飞行怎么读?动词发音及意义解析!

Random Image

飞行怎么读?动词发音及意义解析

1. “飞行”的发音

“飞行”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 fēi xíng。其中:
“飞” 的声调为第一声(阴平),发音时声调平稳,音高较高。
“行” 的声调为第二声(阳平),发音时声调由低到高,音高逐渐上升。

发音示例

“飞”:类似于英语单词 “fee” 的发音,但声调更平稳。
“行”:类似于英语单词 “sing” 的发音,但声调逐渐上升。

2. “飞行”的意义

“飞行”作为动词,主要有以下两种含义:
1. 指物体在空中移动,通常用于描述飞机、鸟类或昆虫等在空中运动的状态。
– 例句:“飞机正在飞行中。”
2. 比喻快速移动或进展,常用于形容事物发展迅速。
– 例句:“科技的发展正在飞速飞行。”

3. 实际案例解析

案例1:航空领域

在航空领域,“飞行”是一个核心概念。例如:
“飞行员需要经过严格的训练才能执行飞行任务。”
“这架飞机的飞行高度达到了10,000米。”

案例2:文学与比喻

在文学作品中,“飞行”常被用作比喻,表达自由、速度或超越现实的意义。例如:
“他的梦想像一只鸟儿,在天空中自由飞行。”
“时间如箭,飞速飞行,转眼间我们已经毕业了。”

4. 常见搭配

飞行器:指能够在空中飞行的设备,如飞机、无人机等。
飞行模式:指电子设备中关闭无线信号的功能。
飞行时间:指飞机从起飞到降落的时间。

5. 总结

“飞行”不仅是一个描述物体在空中移动的动词,还具有丰富的比喻意义。通过掌握其发音和用法,可以更准确地表达与飞行相关的概念。无论是航空领域还是日常生活中,“飞行”都是一个高频且重要的词汇。

重点内容
“飞行”的拼音为 fēi xíng,注意声调的准确性。
“飞行”既可指物体在空中移动,也可比喻快速进展
– 在实际应用中,“飞行”常用于航空领域和文学比喻

(0)
上一篇 2025年3月22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2日

相关推荐

  • 利于民这个词怎么理解?它出自哪里?

    利于民:概念解析、历史渊源与实践案例 一、“利于民”的词义解析 “利于民”直译为“对人民有利”,强调政策、行为或思想的根本目的是服务民众福祉。其核心内涵包括:1. 以民为本:将民众需求作为决策的出发点;2. 实效导向:注重实际改善民生,而非空谈理论;3. 可持续性:追求长期利益而非短期政…

    2025年3月26日
    540
  • 知耻近乎勇,这句话出自哪里?你知道吗?

    知耻近乎勇:出处、内涵与实际案例 # 一、出处溯源 “知耻近乎勇”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名句,出自《礼记·中庸》。原文为:>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这句话是孔子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知、仁、勇”三大德相呼应,构成了儒家提倡的君子品格。 # 二、核心内涵解析…

    2025年3月26日
    430
  •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这句话出自哪部作品?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出处与解析 引言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是中国古代一句著名的哲学命题,体现了对宇宙、自然与人类社会关系的深刻思考。这句话不仅具有重要的哲学意义,还在历史、文学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将探讨这句话的出处、内涵及其实际应用。 — # 一、出处与背景 1.1 出自《史记·太史公自序》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出自西汉史学家…

    2025年3月23日
    400
  • 雠怎么读?什么意思?全面解析!

    雠怎么读?什么意思?全面解析! 1. 雠的读音 雠的拼音是 chóu,声调为第二声。这个字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但在古代文献和成语中时有出现。 2. 雠的基本意思 雠的基本意思是 仇敌 或 仇恨。它通常用来表示人与人之间的敌对关系或深仇大恨。在古代文献中,雠还可以指 校对 或 核对,但这个用法在现代汉语中已经很少见。 3. 雠的详细解析 3.1 雠作为“仇敌…

    2025年3月12日
    730
  • 挟恩图报君子不为,这句话怎么理解?

    挟恩图报君子不为:道德境界与行为准则的深层解读 一、概念解析:何为”挟恩图报”? “挟恩图报”是指以自己曾经给予他人的恩惠为筹码,要求或期待对方给予回报的行为。这种行为在儒家伦理体系中受到明确批判,被认为是不符合君子品格的卑劣行径。 从字面理解:– “挟”:挟持、要挟&#82…

    2025年3月26日
    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