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豆燃豆萁的“萁”怎么读?一文告诉你

煮豆燃豆萁的“萁”怎么读?一文告诉你

一、“萁”的正确读音

“萁”的拼音是“qí”,声调为第二声(阳平)。在《现代汉语词典》和《新华字典》中均标注为“qí”,指豆类植物的茎秆。

常见误读
– 有人误读为“jī”(如“箕”的发音),但这是错误的。
– 也有方言中读作“qǐ”,但标准普通话应以“qí”为准。

二、“萁”的字义与用法

“萁”特指豆类植物的秸秆,如黄豆、绿豆的茎秆。古诗词中常出现,例如:
1. 曹植《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这里的“豆萁”即豆茎。
2. 《齐民要术》中记载用豆萁作燃料或肥料。

现代用例
– 农业领域:豆萁可作为有机肥或饲料。
– 文化引用:成语“煮豆燃萁”比喻兄弟相残或内部争斗。

三、实际案例:古诗与生活中的“萁”

1. 古诗案例
– 唐代白居易《观刈麦》:“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诗中虽未直接提“萁”,但描绘了农作物秸秆的常见场景。

2. 生活案例
– 在华北农村,豆萁常被用作灶台燃料,因其易燃且热量高。
– 近年环保推广中,豆萁还被加工成生物质燃料颗粒。

四、如何记忆“萁”的读音?

联想记忆法
“萁”与“旗”(qí)同音,想象豆茎像旗帜一样直立田间。
对比记忆法
“箕”(jī)是簸箕,与“萁”(qí)不同,避免混淆。

五、总结

“萁”读“qí”,是豆类植物的茎秆,既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意象,也有实际农业用途。掌握正确读音和用法,能更好地理解古诗文与日常表达。

小测试:你能用“豆萁”造一个句子吗?(例:秋收后,田里堆满了金黄的豆萁。)

(0)
上一篇 2025年3月29日 下午12:33
下一篇 2025年3月29日 下午12:33

相关推荐

  •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出自哪里?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出处与深意 引言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是一句广为流传的古语,体现了坚定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本文将探讨这句话的出处、含义,并通过实际案例来阐释其现实意义。 出处 这句话出自《论语·子罕》,是孔子所言。原文如下:>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含义 三军可夺帅也 “三军”指的是古代军队的三大主力,即左…

    2025年3月23日
    1990
  • Envision怎么读?英语单词发音及意义解析!

    Envision怎么读?英语单词发音及意义解析! 1. Envision的发音 Envision 是一个常见的英语单词,发音为 /ɪnˈvɪʒən/。具体发音分解如下:– /ɪn/:类似于“in”的发音,短元音。– /ˈvɪʒ/:重音在第二个音节,发音类似于“vi”加上“zh”音(类似于“vision”中的“vi”)。– …

    2025年3月19日
    2.0K0
  • yuuki怎么读?这个名字你读准了吗?

    Yuuki怎么读?这个名字你读准了吗? 1. Yuuki的正确发音 Yuuki(日文:ゆうき)是一个常见的日语名字,发音为“优-ki”(国际音标:/juːki/)。– “Yu”:发音类似中文的“优”,但嘴唇更圆润,带轻微“y”音。– “u”:日语中第二个“u”通常不单独发音,而是延长前一个“u”的音(长音),因此读作“优”而非“优-乌…

    2025年3月29日
    1660
  • 破釜沉舟的决策背后是哪个战争?

    破釜沉舟的决策背后是哪个战争? 引言 破釜沉舟是一个广为人知的成语,意指在关键时刻采取极端措施,断绝退路,以激发全军的斗志和决心。这一决策的背后,隐藏着一场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战争。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一决策的历史背景、实际案例及其深远影响。 历史背景 秦末农民起义 秦朝末年,由于暴政和苛捐杂税,民不聊生,各地纷纷爆发农民起义。陈胜、吴广率先揭竿而起,随后项羽和刘…

    2025年3月23日
    1930
  • 凯撒大帝怎么读?历史人物名字发音!

    凯撒大帝怎么读?历史人物名字发音指南 引言 在历史研究和学习中,正确发音历史人物的名字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有助于准确传达信息,还能避免误解和尴尬。本文将重点讨论凯撒大帝的发音,并提供一些实际案例来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历史人物名字的发音。 凯撒大帝的发音 拉丁语发音 凯撒大帝的拉丁语名字是Gaius Iulius Caesar。在拉丁语中,Caesar的发音为[…

    2025年3月22日
    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