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现存的诗有哪些?《乐善堂全集》存世数量争议

乾隆现存诗歌及《乐善堂全集》存世数量争议研究

一、乾隆诗歌创作概况

乾隆帝(爱新觉罗·弘历)是中国历史上最高产的诗人之一,据《御制诗集》统计,其一生创作诗歌达43,630首,接近《全唐诗》收录的48,900首总量。然而,这些诗作的艺术价值历来存在争议,清代文学家袁枚曾评价:”乾隆诗虽多,然佳作不过百首“。

二、现存乾隆诗主要文献来源

1. 《御制诗集》

– 共五集,收录乾隆登基后诗作
– 现存完整版本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图书馆
– 典型案例:故宫藏武英殿刻本《御制诗初集》44卷(1748年)

2. 《乐善堂全集》

– 乾隆登基前的诗文合集
现存争议焦点:版本复杂,收录诗作数量不一
– 重要案例:美国国会图书馆藏乾隆二年(1737年)刻本收录诗1,050首

三、《乐善堂全集》存世数量争议

1. 版本系统差异

| 版本类型 | 存世数量 | 典型收藏机构 | 诗作数量 |
|———|———-|————–|———-|
| 雍正十年本 | 3部 | 台北故宫 | 1,040首 |
| 乾隆二年本 | 12部 | 中国国家图书馆 | 1,050首 |
| 四库全书本 | 完整 | 文渊阁 | 删改后983首 |

争议核心:乾隆登基后曾多次修订早期诗作,导致不同版本内容差异显著。2015年故宫出版社影印雍正十年本时发现,与通行本存在27首诗作差异。

2. 学术观点分歧

支持”删改说”:学者黄爱平(2018)通过比对指出,乾隆后期至少删改了68首青年时期诗作
质疑”伪作说”:日本学者藤塚邻发现部分早期版本可能混入代笔作品
– 典型案例:诗《古风》在早期版本中批判奢靡,后期版本被替换为颂扬之作

四、重要诗作案例分析

1. 《扫雪》(收录于《乐善堂全集》)
– 现存最早版本:雍正十年本
– 关键异文:”役夫叹寒苦“在后版本改为”役夫沐皇恩

2. 《避暑山庄》(御制诗二集)
– 现存9种稿本显示修改痕迹
– 典型修改:将”孤灯”改为”天灯”以强化皇权意象

五、研究现状与展望

目前全球约存《乐善堂全集》不同版本32部,其中7部尚未完成数字化整理。2023年启动的”清代御制文献数据库”项目已发现3首未见于任何目录的乾隆早期诗作,预计未来五年可能发现更多散佚作品。

研究建议:需通过纸张鉴定、墨迹分析等技术手段,进一步验证早期版本的真伪问题,特别是对存世稀少的雍正十年本进行系统性校勘。

(0)
上一篇 2025年5月1日 下午11:15
下一篇 2025年5月1日 下午11:15

相关推荐

  • 从李清照的如梦令联想到哪些诗句

    从李清照的《如梦令》中,我们可以联想到许多与之相关的诗句和意境,这些诗句往往与词中的情感、景象或主题相呼应。以下是一些具体的联想: 一、直接相关的诗句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中的经典句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这两句描绘了词人昨夜饮酒过量,次日晨起宿酲尚未尽消的情景,同时暗示了惜花之情。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几…

    2024年9月15日
    2460
  • 冬天诗歌中的副业元素:哪些作品反映冬季经济?

    冬天诗歌中的副业元素:哪些作品反映冬季经济? 引言:诗歌与经济的交织 诗歌不仅是艺术的表达,也是社会生活的镜像。冬季作为一年中经济活动特殊的季节,常常在诗歌中被描绘。许多作品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还隐含了冬季副业和经济生存策略的细节。本文将分析几首经典诗歌,探讨其中反映的冬季经济元素。 — 一、冬季副业的常见类型 在传统农业社会中,冬季因农事减少,…

    2025年4月17日
    1590
  • 宋代“说话”艺术(说书)与词体创作有何相互影响?

    宋代“说话”艺术与词体创作的相互影响 一、宋代“说话”艺术的基本特征 “说话”艺术作为宋代市井文化的重要载体,在瓦舍勾栏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表演体系。根据《醉翁谈录》记载,说话分为小说、讲史、说经等四家,其中小说类“烟粉、灵怪、传奇”题材与词体创作关系最为密切。说话人通过韵散结合的“变文”传统,在散体叙事中穿插诗词韵文,这种形式直接影响了词的叙事功能拓展。 二…

    2025年11月2日
    220
  • 宋朝议大夫都有谁?历史名人盘点!

    嘿,小伙伴们,小阿giao今天要带大家盘点一下宋朝那些担任过“朝议大夫”的历史名人!朝议大夫,这个听起来就很有官威的职位,在宋朝可是个不小的官儿呢!那么,都有哪些大人物担任过这个职位呢?快来一起看看吧! 宋朝担任过朝议大夫的历史名人盘点 1. 林宋卿 林宋卿,字朝彦,是仙游县功建里夏顿殿中人。他不仅学识渊博,还以才名著称。据历史记载,林宋卿在宋朝担任过朝议大…

    2024年10月13日
    2650
  •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如何赋予花草以人的情感?

    论“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中花草情感化表达的审美机制 一、移情作用的美学原理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出自杜甫《春望》,这两句诗通过将人的情感投射到自然景物,创造了物我交融的审美境界。这种艺术手法在美学上称为“移情作用”,即主体将自身情感主动投射到客体,使本无生命的花鸟获得人的情感特征。德国美学家立普斯指出,移情的本质是“对象的人化”,诗人通过这种心理机…

    2025年10月25日
    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