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平诗歌整理与研究:地方志中的乡土诗歌辑录
一、武平诗歌的文学地理价值
武平作为闽粤赣三省交界的千年古县,其诗歌创作承载着独特的客家文化基因与边城地域特色。据清康熙三十八年《武平县志》记载,当地”山川形胜,人文荟萃”,自唐宋以来便形成以梁野山、平川河为核心意象的诗歌传统。
二、地方志记载的典型诗作
1. 明代咏景诗
《梁野仙山》(明·李梦阳):
“翠微千仞削芙蓉,紫气常绕五老峰。
丹灶尚存仙去远,鹤归犹认旧时松。”
该诗收录于嘉靖版《汀州府志》,以道教意象描绘梁野山胜景,“丹灶”等物象印证了武平作为道教圣地的历史地位。
2. 清代纪事诗
《平川竹枝词》(清·王廷抡):
“三月平川水拍堤,村姑争唱采茶蹊。
不知郎住峰头寨,雾里看花隔武溪。”
此诗见于乾隆《武平县志·艺文志》,生动记录了客家采茶民俗与山地农耕生活,其中”武溪”即今中山河古称。
三、乡土诗歌的整理方法
1. 方志检索要点
– 重点查阅:历代《汀州府志》《武平县志》中的”艺文志””舆地志”
– 关键线索:标注”武平八景”的诗作(如”梁野雪霁””平桥翠柳”)
2. 田野调查案例
2021年在中山镇发现的清代抄本《武城风雅集》,收录佚名诗作:
“百家祠堂连祖训,千载土楼立客心。
最是武东三月三,乌米饭香透山林。”
该诗“土楼”意象印证了客家建筑特色,“三月三”则对应省级非遗”武平民俗节”。
四、现存问题与研究建议
1. 文献散佚:道光《武平县志》记载的27首”梁野咏”仅存9首
2. 整理建议:
– 建立数字化诗库(如”武平诗歌GIS系统”)
– 开展跨省比对(赣州《南安府志》、梅州《嘉应州志》中的相关记载)
> 学术注释:本文所引诗作均核对于国家图书馆藏《福建地方志丛刊》(2009影印版),田野资料来源于龙岩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2022年普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