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居易的简单诗有哪些?通俗诗派的巅峰之作与传播奥秘
一、白居易的“简单诗”与通俗诗派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中唐时期通俗诗派的代表人物。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诗歌应通俗易懂、贴近现实。他的“简单诗”并非艺术性不足,而是以平易近人的语言表达深刻的社会关怀与人生哲理。
重点内容:白居易的诗歌特点
1. 语言通俗:少用典故,多用白话。
2. 主题鲜明:关注民生疾苦、社会现实。
3. 情感真挚:直抒胸臆,不矫揉造作。
二、白居易的简单诗代表作
1. 《赋得古原草送别》
>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分析:语言极其简单,但蕴含生命顽强的哲理,成为千古名句。
2. 《问刘十九》
>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分析:全诗仅20字,用日常口语描绘温馨场景,展现白居易的“生活诗”风格。
3. 《卖炭翁》
>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分析:以白描手法揭露社会底层苦难,语言直白却震撼人心。
三、通俗诗派的巅峰之作
白居易的《长恨歌》与《琵琶行》虽是长篇叙事诗,但仍保持通俗性:
– 《长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用简单比喻写杨贵妃之美。
– 《琵琶行》:“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口语化表达,引发广泛共鸣。
四、白居易诗歌的传播奥秘
1. 受众广泛
– 白居易曾自述:“自长安抵江西,三四千里,凡乡校、佛寺、逆旅、行舟之中,往往有题仆诗者。”
– 重点内容:他的诗不仅文人传诵,连普通百姓、歌妓都能吟咏。
2. 音乐性传播
– 白居易的许多诗被谱曲传唱,如《杨柳枝》《忆江南》,借助音乐扩大影响力。
3. 社会批判性
– 如《杜陵叟》揭露赋税之重:“典桑卖地纳官租,明年衣食将何如?”引发社会共鸣。
五、结语
白居易的“简单诗”以通俗语言承载深刻思想,成为唐代诗歌大众化的典范。其传播成功的关键在于贴近生活、情感真挚、形式灵活,至今仍为现代诗歌创作提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