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全部古诗有哪些?部编版教材必背篇目系统梳理

小学全部古诗有哪些?部编版教材必背篇目系统梳理

一、部编版小学古诗学习要求

根据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1-6年级学生需背诵优秀古诗文75篇,其中部编版教材精选古诗约60首,覆盖咏物、抒情、田园、边塞等题材,重点培养语感、文化积累和审美能力

二、部编版小学古诗分年级汇总

1. 一年级(共10首)

重点篇目
《咏鹅》(唐·骆宾王)——”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静夜思》(唐·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春晓》(唐·孟浩然)——”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案例
《悯农》(李绅)通过”锄禾日当午”的朴素语言,引导孩子理解劳动艰辛,成为德育经典案例。

2. 二年级(共14首)

新增重点
《登鹳雀楼》(唐·王之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望庐山瀑布》(唐·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夸张手法教学
《敕勒歌》(北朝民歌)——”天苍苍,野茫茫”的草原意象

3. 三年级(共12首)

核心变化
– 出现哲理诗如《题西林壁》(苏轼)——”不识庐山真面目”
节日诗如《元日》(王安石)——”总把新桃换旧符”

4. 四年级(共10首)

名篇深化
《凉州词》(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的边塞豪情
《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一片冰心在玉壶”的托物言志

5. 五年级(共8首)

难度提升
《示儿》(宋·陆游)——”家祭无忘告乃翁”的爱国情怀
《己亥杂诗》(清·龚自珍)——”我劝天公重抖擞”的社会批判

6. 六年级(共6首)

综合运用
《石灰吟》(明·于谦)——”粉骨碎身浑不怕”的象征手法
《竹石》(清·郑燮)——”千磨万击还坚劲”的咏物抒怀

三、古诗教学建议

1. 分级背诵:按年级梯度安排,避免机械记忆。
2. 情境教学:结合插图、动画(如《江南》”鱼戏莲叶间”的画面感)。
3. 跨学科融合: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与重阳节习俗结合。

附:高频考点古诗示例
| 年级 | 高频诗题 | 考点方向 |
|——|——————-|———————–|
| 三年级 | 《山行》 | 景物描写与情感表达 |
| 五年级 | 《泊船瓜洲》 | “绿”字的炼字赏析 |

通过系统梳理,帮助教师、家长精准把握古诗教学重点,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0)
上一篇 2025年5月4日 下午12:55
下一篇 2025年5月4日 下午12:55

相关推荐

  • 家中无浪子财从何处来整首诗?

    家中无浪子财从何处来:一首诗的深度解析与案例研究 一、诗歌原文与背景 家中无浪子,财从何处来是一句流传于民间的俗语,后衍生为劝诫世人重视家庭教育的短诗。其完整版本如下: > 家中无浪子,财从何处来?> 勤俭持家久,富贵自然开。> 纵有千金散,不教子孙怠。> 莫羡他人富,根基自己栽。 这首诗强调家庭教育和勤俭积累的重要性,指出财富的根源…

    2025年6月28日
    870
  • 林黛玉的诗词,为何总带着哀伤与才情?

    好的,这是一篇关于林黛玉诗词中哀伤与才情并存现象的专业分析文章。 林黛玉的诗词:哀伤与才情的双重变奏 在《红楼梦》的艺术长廊中,林黛玉的诗词是她灵魂最直接、最深刻的写照。她的作品总是交织着挥之不去的哀伤与卓绝的才情,这并非曹雪芹的随意点染,而是其悲剧命运、诗人气质与时代背景共同作用下的必然产物。林黛玉的诗词,是其生命哲学与审美理想的核心载体,哀伤是底色,才情…

    4天前
    50
  • 陆续诗有哪些?南宋江湖诗派的群体创作现象

    陆续诗有哪些?南宋江湖诗派的群体创作现象 一、陆续诗的概念与特征 陆续诗是南宋江湖诗派中一种独特的群体创作形式,指多位诗人围绕同一主题或场景,以接续、唱和的方式完成诗作。其核心特征包括:1. 集体性:由多位诗人共同参与,形成诗歌链。2. 即兴性:多为宴饮、雅集时的即兴创作。3. 主题关联:前后诗作内容或意象相互呼应。 重点内容:陆续诗体现了南宋文人“以诗会友…

    2025年5月4日
    1350
  • 东坡的作品有哪些诗?豪放词宗与诗文大家的创作全貌

    东坡的作品有哪些诗?豪放词宗与诗文大家的创作全貌 一、苏轼的诗歌创作概览 苏轼(1037—1101),号东坡居士,是北宋文学的代表人物,其诗歌创作数量庞大、题材广泛,现存诗作约2700余首。他的诗风以豪放洒脱为主,兼具哲理深邃和生活情趣,按题材可分为以下几类: 1. 山水田园诗:如《饮湖上初晴后雨》中“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以拟人手法赞美西湖之美…

    2025年5月8日
    1400
  • 孟郊在衢州的诗有哪些?在地域文化中遇见诗意足迹

    孟郊在衢州的诗有哪些?在地域文化中遇见诗意足迹 一、孟郊与衢州的文学渊源 孟郊(751—814),唐代著名诗人,以“苦吟”著称,与贾岛并称“郊寒岛瘦”。尽管其生平足迹主要集中于中原和江南部分地区,但据史料考证,孟郊曾途经衢州(今浙江衢州),并留下与当地风物相关的诗作。衢州作为浙西文化重镇,其山水人文为孟郊的创作提供了独特灵感。 二、孟郊在衢州的存世诗作 目前…

    2025年6月1日
    1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