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咏物诗名言与托物言志手法经典诗句集萃
一、咏物诗的定义与特点
咏物诗是以自然或人工物象为吟咏对象,通过描绘其形态、特性,寄托诗人情感或哲思的诗歌类型。其核心特点是“物我交融”,既要求形似,更追求神似。
重点内容:
– 形神兼备:既要准确刻画物象特征,又要赋予其深层意蕴。
– 托物言志:借物抒怀,表达诗人的志向、品格或社会批判。
—
二、经典咏物诗名言分类
1. 自然物象类
– 梅花(象征高洁坚韧):
–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山园小梅》)
–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 竹子(喻示正直虚心):
–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郑板桥《竹石》)
2. 动物类
– 蝉(寄托高洁之志):
–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蝉》)
3. 人工物象类
– 石灰(象征牺牲精神):
–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
三、托物言志手法经典案例
1. 借物喻人
– 《爱莲说》周敦颐: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以莲花比喻君子洁身自好的品格。*
2. 借物讽世
– 《病牛》李纲: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以病牛自喻,表达为国奉献的悲壮情怀。*
3. 借物抒怀
– 《咏柳》贺知章: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通过柳树赞美春天的创造力,隐含对生命活力的赞叹。*
—
四、咏物诗的创作要点
1. 观察细致:抓住物象独特特征(如梅之“暗香”、竹之“劲节”)。
2. 联想深刻:由物及人,挖掘象征意义(如石灰→清白,蝉→高洁)。
3. 语言凝练:用意象化表达传递深层情感,避免直白说教。
重点内容:
– “咏物不滞于物”是最高境界,需在描摹中自然流露情志。
—
通过以上经典诗句与案例分析,可见咏物诗不仅是古代文人的艺术结晶,更是中华文化中“物我合一”哲学思想的诗意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