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著名的诗有哪些?铁面御史笔下的清廉与人文关怀

包拯著名的诗有哪些?铁面御史笔下的清廉与人文关怀

一、包拯的诗歌创作背景

包拯(999—1062),北宋名臣,以铁面无私清廉刚正著称,世称“包青天”。尽管其政绩更为人熟知,但包拯亦留下少量诗作,内容多体现其为官之道人文关怀。这些诗作虽数量不多,却真实反映了其人格与理想。

二、包拯的代表诗作及解析

1. 《书端州郡斋壁》

重点内容
>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
> 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
> 仓充鼠雀喜,草尽兔狐愁。
> 史册有遗训,毋贻来者羞。

解析
– 此诗是包拯在端州(今广东肇庆)任职时所题,堪称其为官宣言
“清心”“直道”两句强调清廉与正直是立身之本,“秀干”“精钢”则比喻坚守原则、不阿谀权贵。
– 后四句警示贪腐危害,以“鼠雀”“兔狐”暗喻蠹吏,表达对吏治清明的追求。

实际案例
包拯在端州任知州时,当地盛产端砚(贡品),前任官员常借机敛财。包拯却“岁满不持一砚归”,成为其清廉的经典例证。

2. 《拒寿礼》

重点内容
> 铁面无情丹心忠,
> 作官最忌念叨功。
> 操劳本是分内事,
> 拒礼为开廉洁风。

解析
– 此诗为包拯拒绝下属寿礼时所作,直白表达拒腐倡廉的态度。
– “铁面无情”与“丹心忠”形成对比,凸显其外刚内柔的品格。

实际案例
据《宋史》记载,包拯六十寿辰时,皇帝派太监赐礼,他仍以“臣无功不受禄”婉拒,足见其操守。

三、包拯诗歌的核心主题

1. 清廉自律:诗作中反复强调“清心”“直道”,与其“不持一砚”的实践呼应。
2. 忧国忧民:如《书端州郡斋壁》中“仓充鼠雀喜”暗讽吏治腐败,体现对百姓疾苦的关注。
3. 刚正不阿:以“精钢不作钩”自喻,拒绝妥协。

四、后世评价与启示

包拯诗作虽少,但字字铿锵,与其政风高度统一。明代思想家李贽评其:“诗如其人,凛然有正气。” 今日读来,仍为廉政建设官员自律提供典范。

结语
包拯的诗不仅是文学作品,更是其人格的延伸。透过这些文字,我们得以窥见一位铁面御史赤子之心人文关怀

(0)
上一篇 2025年5月8日 下午2:49
下一篇 2025年5月8日 下午2:49

相关推荐

  • 诗开头的特点有哪些?起承转合的诗意构建法则

    诗开头的特点与诗意构建法则:起承转合的艺术 一、诗开头的核心特点 诗歌的开头是整首作品的“第一印象”,具有以下关键特征: 1. 瞬间抓取注意力 – 通过意象突显(如“床前明月光”)、情感冲击(如“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或悬念设置(如“君问归期未有期”)实现。 – 案例:杜甫《登高》开篇“风急天高猿啸哀”,以急促的视听意象奠定全诗悲凉…

    2025年5月30日
    890
  • 有关华夏的词语知多少?

    关于“华夏”的词语丰富多样,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与“华夏”相关的词语及其解释: 直接包含“华夏”的词语 华夏大地:指中国的大地,强调其广阔无垠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华夏民族:指中华民族,即汉族及其衍生出的各个民族,强调其共同的文化和历史传承。 华夏儿女:指中国的各族人民,是对全体中国人的亲切称呼。 华夏神州:神州是对中国的美称,华夏神州即指中国这片神奇的土地和…

    2024年10月26日
    1.1K0
  • 白朴的曲作品有哪些值得一听?

    白朴是元代著名的文学家、曲作家、杂剧家,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他的曲作品风格多样,情感丰富,以下是一些值得一听的经典之作: 散曲 《天净沙·春》 内容: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 特点:此曲以春天为背景,通过描绘一系列生机勃勃的景象,如春山、暖日、和风、杨柳、秋千等,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和谐。 《天净…

    2024年12月11日
    1860
  • 唐朝寒门诗人代表作:科举制度下的文学突围

    唐朝寒门诗人代表作:科举制度下的文学突围 一、科举制度与寒门诗人的崛起 唐朝科举制度的完善为寒门士子提供了上升通道,打破了魏晋以来门阀垄断仕途的局面。“诗赋取士”的考核标准,使得诗歌成为寒门文人实现阶层跨越的重要工具。尽管科举竞争激烈,但如王维、孟郊、贾岛等寒门诗人仍通过文学才华脱颖而出。 重点内容:唐代科举虽标榜公平,但寒门诗人仍需依附权贵(如“行卷”风气…

    2025年4月20日
    970
  • 诗歌大赛获奖作品赏析:哪些诗句让人过目难忘?

    诗歌大赛获奖作品赏析:哪些诗句让人过目难忘? 一、诗歌语言的独特魅力 诗歌作为语言的精炼艺术形式,其魅力在于通过意象的凝练和情感的浓缩,创造出令人过目难忘的瞬间。获奖作品往往具备以下特质:– 画面感强烈:通过具象描写唤起读者联想。– 情感共鸣:直击人性共通的情感痛点。– 语言创新:打破常规语法,创造新鲜表达。 案例:&gt…

    2025年4月16日
    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