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生诗歌创作指南:有哪些关于诗的作文?
一、诗歌作文的常见类型
1. 诗歌赏析类作文
重点内容: 通过分析诗歌的语言、意象、情感表达等要素,展现对诗歌的理解。
案例:
《我读〈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的”光”字不仅写实,更营造出空灵意境。诗人用”举头””低头”的连贯动作,将思乡之情具象化,展现中国诗歌的含蓄美。
2. 诗歌创作体验类作文
重点内容: 记录自己创作诗歌的过程、灵感来源和心得体会。
案例:
《我的第一首小诗》
“春雨沙沙落下时,我在窗边数雨滴。突然想到可以把雨声比作大自然的琴键——这就是我《春雨协奏曲》的灵感来源。”
3. 诗歌改写类作文
重点内容: 将古诗改写成现代散文或故事,培养想象力。
改写示例(王维《山居秋暝》片段):
“新雨刚停,松针上还挂着水珠,月光穿过云层,把山涧的石子照得发亮。洗衣归来的少女们笑着走过竹林,惊起一池莲叶…”
二、诗歌创作四步法
1. 捕捉灵感
– 随身携带灵感本
– 观察生活细节(如课间操时飘扬的红领巾、放学路上的梧桐叶)
2. 构建意象
重点技巧:
– 多用通感修辞(如”阳光有蜂蜜的味道”)
– 善用对比手法(如”蚂蚁搬运着巨大的面包屑”)
3. 锤炼语言
避坑指南:
– 避免直接说”我很开心”,改用”我的书包在背后跳起了舞”
– 少用”的”字(例:”金色夕阳”比”金色的夕阳”更简练)
4. 情感升华
案例对比:
普通表达:”学校的花开了”
诗化表达:”教学楼拐角处/三朵小野花/正在举行毕业典礼”(通过拟人化实现情感投射)
三、课堂实践方案
1. 五感写作训练
活动设计:
闭眼触摸神秘物品(如松果、丝绸),用比喻句描述触感,例如:”松果的鳞片像迷你屋顶瓦片”
2. 图像诗创作
示范案例:
以”风筝”为题,将诗句排列成风筝形状:
线轴转动
云朵的牧场里
我的思念
正在放养
四、常见问题解答
Q:不会押韵怎么办?
A:推荐使用ABAB交替韵(如”春/人、笑/照”)或AABB连韵,避免强行押韵破坏诗意
Q:如何判断作品好坏?
黄金标准:
1. 读完能产生画面感
2. 有独特观察角度
3. 情感自然不造作
附:学生佳作摘录
《铅笔》(三年级)
“我的铅笔/是位马拉松选手/每天都在格子上奔跑/越来越矮/却留下了长长的足迹”
通过系统训练,学生不仅能完成关于诗歌的各类作文,更能培养审美感知力和创造性思维。建议教师采用”仿写-改写-创作”的三阶教学法,循序渐进提升学生的诗歌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