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口语诗与网络用语的诗意转化:以”嗯的的诗”为例
一、“嗯的的诗”的定义与特征
“嗯的的诗”指以口语化表达(如”嗯””的””啊”等虚词)为核心构建的诗作,其特点包括:
1. 语言碎片化:突破传统语法规范,通过语气词拼贴形成节奏
2. 情感即时性:捕捉对话中的瞬间情绪流动
3. 网络基因:常见于微博、朋友圈等碎片化传播场景
典型案例:
诗人乌青《对白云的赞美》
“天上的白云真白啊/真的,很白很白/非常白/非常非常十分白/极其白/贼白/简直白死了/啊——”
二、网络用语的诗意转化机制
1. 符号重构
将表情包、缩写等网络符号转化为意象,如:
“收到一个/裂开的emoji/我的悲伤/突然有了形状”
2. 交互性移植
移植聊天场景中的对话结构,形成诗歌张力:
“在吗”
(空一行)
“对方正在输入…”
(全诗终)
3. 梗文化的解构
对网络流行语进行陌生化处理,如将”绝绝子”转化为:
“绝处逢生的绝/绝代风华的绝/最终卡在喉咙里的/那个嗫嚅的子”
三、创作方法论
1. 语气词意象化:将”嗯””呃”等拟声词作为诗眼
2. 截屏诗学:直接挪用微信对话片段,保留原始排版
3. Meta-诗写:在诗中嵌入”撤回””已读”等社交软件功能
前沿案例:
诗人王小龙《等消息》全诗仅三行:
“手机亮了一下/不是你的消息/又暗下去”
(注:本文案例均来自当代口语诗人创作实践,部分作品经过学术化改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