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泽有哪些诗人的诗?滇东北文脉与地方志中的诗歌发现

会泽有哪些诗人的诗?滇东北文脉与地方志中的诗歌发现

一、会泽的历史文脉与诗歌传统

会泽县位于云南省东北部(滇东北),历史上因铜矿开采和商贸繁荣,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积淀。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会泽不仅以“钱王之乡”闻名,更孕育了丰富的诗歌创作传统。从明清至近代,地方志和文人笔记中保存了大量会泽诗人的作品,展现了滇东北地区的文化风貌。

重点内容:会泽诗歌的兴盛与明清时期移民文化、矿业经济密切相关,诗人群体包括地方官员、文人学士和民间才子。

二、会泽代表性诗人及其作品

1. 清代诗人:唐时升

唐时升(生卒年不详),清代会泽文人,其诗作多见于《东川府志》。代表作《翠屏春晓》描绘会泽八景之一:
> “翠屏山色映朝霞,野老携锄踏露华。莫道边城无胜景,春风先到野人家。”
诗中展现了会泽的田园风光和边地生活的诗意。

2. 民国诗人:刘尧民

刘尧民(1898-1968),会泽籍学者、诗人,曾任云南大学教授。其诗作融合古典与时代气息,如《会泽怀古》:
> “铜都往事付烟云,唯有文光射斗牛。莫问荒台旧时月,山河犹带汉唐秋。”
重点内容:刘尧民的诗兼具历史厚重感与地方特色,是研究滇东北近代文学的重要案例。

3. 民间诗人:张问德

张问德(清末民初),会泽民间诗人,作品散见于地方碑刻。其《雨碌山行》以白话入诗,记录滇东北山地生活:
> “石阶千叠入云深,樵子相逢话古今。忽见山花红似火,春风原是故人心。”

三、地方志中的诗歌发现

会泽诗歌的整理主要依赖以下文献:
1. 《东川府志》(清代):收录明清时期会泽文人诗作,如唐时升、李景山等。
2. 《会泽县文史资料》(现代):整理民国以来地方诗人作品,包括刘尧民、陈昌郁等。
3. 碑刻与家谱:如会泽江西会馆的题诗碑、唐氏家族诗抄等。

重点内容:地方志的诗歌记载不仅补充了文学史空白,更揭示了滇东北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交融。

四、滇东北文脉的诗歌特色

会泽诗歌的共性特征:
主题:多咏山水、怀古、矿业生活。
风格:质朴与典雅并存,受移民文化影响显著。
价值:为研究云南边地文学、经济与文化的互动提供鲜活案例。

案例:清代会泽诗人李景山的《铜商行》,以诗歌记录铜矿运输的艰辛,被誉为“滇东北的《卖炭翁》”。

结语

会泽诗人的创作是滇东北文脉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地方志和民间文献的挖掘,可进一步还原这一地区的文学图景。未来研究需注重田野调查数字化整理,以保护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

(0)
上一篇 2025年5月8日 下午12:15
下一篇 2025年5月8日 下午12:15

相关推荐

  • 哪些诗句文采飞扬,令人赞叹?

    以下是一些文采飞扬、令人赞叹的诗句,它们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内涵,赢得了历代读者的喜爱和赞誉: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这句诗以海上升起的明月为引子,表达了天涯海角的人们在此时此刻共同仰望同一轮明月,情感相通,意境深远。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诗人以简洁而富有画面感的语言,描绘了大漠中孤烟直上、长河落…

    2024年12月25日
    2820
  • 你还知道哪些描绘蜻蜓的诗句?

    描绘蜻蜓的诗句在中国古代文学中颇为丰富,这些诗句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蜻蜓的轻盈、灵动与美丽。以下是一些经典的描绘蜻蜓的诗句: 杨万里《小池》: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这首诗描绘了初夏时节的静谧与美丽,其中蜻蜓轻巧地立于新露尖角的小荷之上,为画面增添了无限生机与活力。 杜甫《曲江二首(其二)》: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

    2024年10月26日
    3400
  • 李白八句诗经典:《蜀道难》的奇绝想象

    李白八句诗经典:《蜀道难》的奇绝想象 一、《蜀道难》的文学地位 李白的《蜀道难》被誉为“唐代浪漫主义诗歌的巅峰之作”,以其雄奇奔放的想象和恢弘壮阔的意境,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的瑰宝。诗中“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一句,更是千古传诵,奠定了其在文学史上的不朽地位。 二、奇绝想象的三大表现 1. 夸张与神话的融合 李白以夸张手法描绘蜀道险峻,如“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

    2025年4月17日
    1640
  • 为什么说宋词是“宋型文化”最典型的文学代表?

    宋词与宋型文化:文学典范的历史印证 引言:文学与时代的共生关系 宋代文化(简称”宋型文化”)以其内敛精致、雅俗交融的特质,在中国历史上独树一帜。在诸多文化载体中,宋词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力,成为宋型文化最典型的文学代表。这一论断不仅基于宋词的艺术成就,更源于其与宋代社会文化生态的深度契合。 宋型文化的核心特征 内省精神…

    2025年11月2日
    260
  • 《雨霖铃》词牌的来源是什么其声情为何悲凉?

    《雨霖铃》词牌的源流与声情特质探析 一、词牌源流考 1.1 唐代宫廷轶事与地理渊源 《雨霖铃》的创制与唐玄宗李隆基直接相关。据《明皇杂录》记载,天宝十五载(756年)安史之乱爆发,玄宗西逃至蜀地马嵬坡时,被迫赐死杨贵妃。后行至蜀中栈道,在阴雨连绵中闻栈道铁索与檐铃相击,其声凄恻,遂采其声为曲以寄哀思。宋代王灼《碧鸡漫志》卷五明确记载:”《雨霖铃》…

    2025年11月2日
    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