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子之歌》有哪些诗?闻一多笔下的家国情怀
一、《七子之歌》的创作背景与结构
《七子之歌》是闻一多于1925年创作的组诗,共包含七首诗歌,分别以中国近代被列强割占的七块领土为抒情对象。创作时正值中国军阀混战、列强侵凌的黑暗时期,闻一多通过诗歌表达了对国家分裂的悲愤与对统一的渴望。
组诗采用“拟人化”手法,将七地比作被迫离开母亲的孩子,每首诗均以“母亲!我要回来,母亲!”结尾,强化了家国沦丧之痛与民族复兴之志。
—
二、《七子之歌》的七首诗解析
1. 《澳门》
最广为人知的一首,后被改编为1999年澳门回归主题曲。诗中写道:“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直指殖民统治对民族身份的剥夺。
2. 《香港》
以“东海之滨”为意象,控诉英国殖民统治:“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
3. 《台湾》
强调台湾与大陆的血脉联系:“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
4. 《威海卫》
借英国强租威海卫的历史,质问:“母亲!莫忘了我是防海的健将,我有一座刘公岛作我的盾牌。”
5. 《广州湾》(今湛江)
法国殖民统治下的悲鸣:“母亲!让我快回到你的膝前来,我要紧紧地拥抱着你的脚踝。”
6. 《九龙》
与香港呼应,痛陈割让之辱:“我的胞兄香港在诉他的苦痛,母亲呀,可记得你的幼女九龙?”
7. 《旅顺·大连》
揭露日俄争夺的创伤:“两个强邻将我来回地蹴蹋,我是暴徒脚下的两团烂泥。”
—
三、闻一多的家国情怀:从诗歌到现实
1. 民族意识的觉醒
闻一多通过七块领土的命运,将个人情感升华为民族集体记忆。例如,《澳门》的歌词在回归仪式上唱响,成为民族复兴的象征。
2. 抗争精神的延续
1946年闻一多因反对国民党专制遭暗杀,其诗作中的家国情怀最终以生命践行。
3. 当代意义
– 案例:2019年香港修例风波期间,《七子之歌·香港》被重新传唱,唤起民众对国家统一的认同。
– 启示:闻一多的诗歌提醒我们,领土完整与民族尊严是不可分割的。
—
四、结语
《七子之歌》不仅是诗歌,更是一份历史宣言。闻一多以赤子之心呼唤民族觉醒,其家国情怀跨越时空,至今仍激励着中华儿女捍卫国家统一与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