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逸的诗有哪些?《楚辞章句》作者存世作品全梳理
一、王逸及其文学地位
王逸(约89年—158年),字叔师,东汉著名文学家,以注释《楚辞》而闻名。其代表作《楚辞章句》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完整注释《楚辞》的著作,对后世楚辞研究影响深远。
重点内容:王逸不仅是注释家,也是诗人,但其诗作传世极少,目前可考的作品主要收录于《楚辞章句》及部分类书中。
—
二、王逸存世诗作梳理
1. 《九思》
王逸唯一明确署名并完整保存的长篇诗作,收录于《楚辞章句》最后一卷。该诗模仿屈原《九章》风格,表达对屈原的追思与自身忧愤。
实际案例:
> 《九思·逢尤》
> *“悲兮愁,哀兮忧。天生我兮当暗时,被诼谮兮虚获尤。”*
> 诗中“暗时”“诼谮”等词,直接化用屈原《离骚》的意象,体现王逸对楚辞风格的继承。
2. 《琴思楚歌》
仅存残句,见于《文选》李善注引《琴操》:
> *“盛阴修夜何难晓,思念纠戾肠摧绕。”*
> 内容与《九思》风格相近,抒写悲愁之情。
3. 其他散佚作品
据《隋书·经籍志》记载,王逸曾著有《王逸集》二卷,但已失传,仅存零星残句。
—
三、王逸作品的文学价值
1. 楚辞学的奠基者:《楚辞章句》系统阐释屈原作品,成为后世研究楚辞的权威注本。
2. 诗歌创作的延续:其诗作虽少,但《九思》被视为汉代拟骚诗的代表作之一,展现了楚辞风格的传承。
重点内容:王逸的诗作虽数量有限,但在文学史上有承前启后的意义,尤其对汉代骚体诗的创作影响显著。
—
四、总结
王逸存世诗作以《九思》为核心,其余多为残篇。其贡献更集中于《楚辞章句》的学术价值,而诗歌创作则是对屈原精神的直接呼应。研究者需结合注释与残篇,全面把握其文学成就。
提示:若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全汉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等辑录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