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最著名的诗有哪些?必背经典与创作背景全解析

Random Image

苏轼最著名的诗有哪些?必背经典与创作背景全解析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巨匠,其诗作以豪放洒脱、哲理深邃著称。以下是他的必背经典诗作及其创作背景解析,帮助读者深入理解苏轼的文学世界。

一、《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1084年,苏轼由黄州贬所迁往汝州途中游览庐山时所作。西林寺是庐山名刹,苏轼借景抒怀,表达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重点解析:后两句以“不识庐山真面目”隐喻当局者迷的普遍现象,成为千古名句。

二、《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创作背景:1073年苏轼任杭州通判时所作,描绘西湖晴雨变幻的美景。
重点解析:以“西子”(西施)比喻西湖,开创了以人喻景的经典手法,后世称西湖为“西子湖”即源于此。

三、《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创作背景:苏轼为僧人惠崇的画作《春江晚景》所题,写于1085年,展现早春生机。
重点解析“春江水暖鸭先知”以动物感知自然变化,体现苏轼对生活细节的敏锐观察。

四、《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创作背景:1072年苏轼在杭州望湖楼醉酒即兴而作,记录夏日骤雨初晴的瞬息之景。
重点解析:以“黑云翻墨”“白雨跳珠”的比喻展现暴雨的磅礴气势,语言生动如画。

五、《江城子·密州出猎》(附词作)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创作背景:1075年苏轼任密州知州时所作,虽为词,但豪放诗风一脉相承。
重点解析“射天狼”借典表达抗击西夏的壮志,体现苏轼的爱国情怀。

结语

苏轼的诗作兼具艺术性、哲理性与生活气息,以上五篇为必背经典。其创作背景多与仕途起伏相关,诗中既有对自然的咏叹,也有对人生的超脱,值得反复品读。

拓展建议:结合苏轼的《赤壁赋》《定风波》等作品,可更全面理解其文学成就与思想境界。

(0)
上一篇 2025年5月30日
下一篇 2025年5月30日

相关推荐

  • 宋代登高诗有哪些?重阳节俗的文学书写

    宋代登高诗及其重阳节俗的文学书写 一、宋代登高诗的题材与代表作品 宋代登高诗继承了唐代传统,但更注重个人情感抒发和哲理思考,常与重阳节俗结合。以下为典型分类及案例: 1. 思乡怀人类 – 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碧云天,黄叶地”以秋景起兴,“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直抒羁旅之悲。– 王安…

    2025年5月17日
    610
  • 冬天写月亮的诗有哪些?寒冬月色在诗词中的清冷与温情

    寒冬月色:古诗词中的清冷意境与温情寄托 一、冬季月意象的双重美学 冬月在古典诗词中兼具清冷孤绝与温情慰藉的特质。一方面,冰雪覆盖的冬夜强化了月光的寒冽感;另一方面,月辉又成为诗人对抗严寒的精神烛火。如白居易《冬夜》中“独坐炉边觉夜迟,冰天月色冷屏帷”,以“冰天”“冷屏”凸显物理寒冷,而“炉边独坐”则暗藏对月抒怀的温情。 二、经典冬月诗词案例解析 1. 杜甫《…

    2025年6月11日
    320
  • 出自《黔之驴》的成语有哪些?柳宗元寓言的智慧结晶

    出自《黔之驴》的成语有哪些?柳宗元寓言的智慧结晶 一、《黔之驴》的成语解析 柳宗元的寓言《黔之驴》通过驴与虎的互动,揭示了“外强中干”的本质,并衍生出多个经典成语,至今仍被广泛使用。 1. 黔驴技穷 释义:比喻仅有的一点本领也用完了,再无计可施。出处:原文“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实际案例:> 某科技公司在市场竞争中,初期凭借单…

    2025年4月15日
    610
  • 李商隐诗人的诗有哪些?晚唐朦胧美与政治隐喻的交织

    李商隐诗人的诗有哪些?晚唐朦胧美与政治隐喻的交织 一、李商隐诗歌概览 李商隐(约813—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是晚唐最具代表性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以语言精炼、意境朦胧、情感细腻著称,现存诗作约600首,涵盖咏史、咏物、爱情、政治等多个主题。 重点内容:李商隐的诗歌可分为以下几类:1. 无题诗:以隐晦的意象表达复杂情感,如《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2….

    2025年5月8日
    480
  • 笛字结尾的诗有哪些?古典诗词的韵脚艺术

    笛字结尾的诗有哪些?古典诗词的韵脚艺术 一、笛字结尾的古典诗词案例 “笛”作为韵脚在古典诗词中常出现在诗歌的结尾,形成悠远深长的意境。以下是几首经典案例: 1.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注:虽“笛”未在末句,但“情”与“笛”同属平水韵“庚”韵,体现韵脚呼应)* 2. …

    2025年6月15日
    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