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最著名的诗有哪些?必背经典与创作背景全解析

苏轼最著名的诗有哪些?必背经典与创作背景全解析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巨匠,其诗作以豪放洒脱、哲理深邃著称。以下是他的必背经典诗作及其创作背景解析,帮助读者深入理解苏轼的文学世界。

一、《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1084年,苏轼由黄州贬所迁往汝州途中游览庐山时所作。西林寺是庐山名刹,苏轼借景抒怀,表达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重点解析:后两句以“不识庐山真面目”隐喻当局者迷的普遍现象,成为千古名句。

二、《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创作背景:1073年苏轼任杭州通判时所作,描绘西湖晴雨变幻的美景。
重点解析:以“西子”(西施)比喻西湖,开创了以人喻景的经典手法,后世称西湖为“西子湖”即源于此。

三、《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创作背景:苏轼为僧人惠崇的画作《春江晚景》所题,写于1085年,展现早春生机。
重点解析“春江水暖鸭先知”以动物感知自然变化,体现苏轼对生活细节的敏锐观察。

四、《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创作背景:1072年苏轼在杭州望湖楼醉酒即兴而作,记录夏日骤雨初晴的瞬息之景。
重点解析:以“黑云翻墨”“白雨跳珠”的比喻展现暴雨的磅礴气势,语言生动如画。

五、《江城子·密州出猎》(附词作)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创作背景:1075年苏轼任密州知州时所作,虽为词,但豪放诗风一脉相承。
重点解析“射天狼”借典表达抗击西夏的壮志,体现苏轼的爱国情怀。

结语

苏轼的诗作兼具艺术性、哲理性与生活气息,以上五篇为必背经典。其创作背景多与仕途起伏相关,诗中既有对自然的咏叹,也有对人生的超脱,值得反复品读。

拓展建议:结合苏轼的《赤壁赋》《定风波》等作品,可更全面理解其文学成就与思想境界。

(0)
上一篇 2025年5月30日 下午11:07
下一篇 2025年5月30日 下午11:07

相关推荐

  • 跟水仙有关的诗句,哪些最为清新脱俗?

    跟水仙有关的诗句中,不乏清新脱俗之作。以下是一些广为流传、清新脱俗的描绘水仙的诗句: 黄庭坚《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支》 诗句:“凌波仙子生尘袜,水上轻盈步微月。” 赏析:诗人以“凌波仙子”比喻水仙花,形象地描绘出其超凡脱俗、轻盈飘逸的姿态,仿佛仙子踏着清波而来,令人陶醉。 杨万里《水仙花四首其一》 诗句:“韵绝香仍绝,花清月未清。” 赏析:诗人以“韵绝香仍绝”…

    2024年12月21日
    2090
  • 白居易写地名的诗有哪些?在诗词中遇见地理印记

    白居易写地名的诗有哪些?在诗词中遇见地理印记 一、白居易诗歌中的地理印记 白居易(772-846),唐代现实主义诗人,其诗作以通俗易懂、反映社会现实著称。他的诗歌中常出现具体地名,这些地名不仅是地理标识,更承载了历史、文化和个人情感。 重点内容:白居易的地名诗可分为三类:1. 记录宦游经历(如杭州、江州)2. 抒发怀古之情(如洛阳、长安)3. 描绘自然风光(…

    2025年6月1日
    940
  • 诗歌鉴赏的多元视角:意象、情感、结构的深度解读

    诗歌鉴赏的多元视角:意象、情感、结构的深度解读 诗歌作为文学艺术的精粹,其鉴赏需从多元视角切入。本文将从意象分析、情感解读和结构剖析三个维度,结合经典案例,探讨诗歌的深层意蕴。 一、意象:诗歌的视觉密码 意象是诗歌中承载情感与思想的具象化元素,是诗人与读者沟通的桥梁。通过分析意象,可揭示诗歌的象征意义与美学价值。 案例:徐志摩《再别康桥》 – 核…

    2025年4月16日
    1380
  • 有哪些诗是咏物诗一句?在诗词中遇见万物有灵

    在诗词中遇见万物有灵:咏物诗的艺术魅力 一、什么是咏物诗? 咏物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重要类型,以具体物象为吟咏对象,通过描摹其形态、神韵,寄托诗人的情感、志向或哲理。这类诗作既体现“万物有灵”的东方哲学观,又展现诗人“以物见我”的艺术匠心。 重点特征:– 托物言志(如屈原以香草喻高洁)– …

    2025年6月1日
    1080
  • 林则徐说的爱国诗有哪些?虎门销烟背后的诗剑情怀

    林则徐的爱国诗与虎门销烟的诗剑情怀 一、林则徐的爱国诗代表作 林则徐不仅是晚清著名的政治家、民族英雄,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的诗作充满忧国忧民的情怀和抵御外侮的壮志。以下是他的几首经典爱国诗: 1.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 重点诗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 背景:1842年,林则徐因虎门销烟被贬伊犁,临行前写…

    2025年6月15日
    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