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描写蝉的诗有哪些?从《所见》到唐诗宋词的夏日鸣蝉图鉴
一、蝉的文化意象
蝉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常象征高洁、孤寂与生命短暂。因其栖高饮露的特性,文人多借蝉抒怀,或喻君子品格,或叹时光易逝。
—
二、经典蝉诗选析
1. 清代·袁枚《所见》
重点内容:
>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分析:此诗以童趣视角捕捉夏日蝉鸣,“闭口立”生动刻画牧童被蝉声吸引的瞬间,反衬蝉声之嘹亮。
2. 唐代·虞世南《蝉》
重点内容:
>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分析:虞世南以蝉喻君子,“居高声自远”强调德行高洁者自能声名远播,是咏蝉诗的典范。
3. 唐代·李商隐《蝉》
重点内容:
>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分析:李商隐借蝉自况,“高难饱”暗喻清高却困顿的境遇,“碧无情”以景衬情,凸显孤寂。
4. 宋代·柳永《雨霖铃》
重点内容:
>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分析:词中蝉鸣渲染离愁,“凄切”二字奠定全词哀婉基调,蝉声成为秋日别离的象征。
—
三、蝉诗的时空演变
| 朝代 | 代表诗人 | 核心意象 |
|——|———-|———-|
| 唐 | 虞世南 | 高洁 |
| 唐 | 李商隐 | 孤愤 |
| 宋 | 柳永 | 凄婉 |
| 清 | 袁枚 | 童趣 |
结论:蝉诗从唐代的托物言志,到宋代的抒情载体,再到清代的自然观察,展现了诗歌意象的多元演变。
拓展阅读:王籍《入若耶溪》中“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以蝉声反衬幽静,亦是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