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写濉溪的诗有哪些?地域书写与文人情怀的交织

白居易写濉溪的诗有哪些?地域书写与文人情怀的交织

一、白居易与濉溪的文学关联

白居易(772-846),中唐著名诗人,其诗作以平易近人、关注民生著称。濉溪(今安徽淮北一带)作为唐代重要的运河节点和农业区域,曾多次出现在白居易的诗文中。这些诗作不仅记录了濉溪的地理风貌,更折射出白居易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怀

二、白居易涉及濉溪的诗作实例

1. 《濉阳行》

此诗虽未直接以“濉溪”为题,但“濉阳”即濉水之北,与濉溪地域密切相关。诗中写道:
> “濉阳郊野间,桑柘阴阴田”
通过描绘濉溪一带的田园风光,展现了唐代农耕社会的宁静景象。

2. 《汴河路有感》

濉溪是隋唐大运河(汴河段)的重要支流,白居易在此诗中借水路行旅抒发感慨:
> “千里河烟直,青枫夹岸长”
“濉水”作为运河的一部分,成为诗人寄托羁旅之思的载体

3. 《南湖早春》

部分学者认为诗中的“南湖”可能指濉溪附近的湖泊。白居易以细腻笔触刻画早春景色:
> “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
展现了濉溪流域的自然生机。

三、地域书写与文人情怀的交织

1. 地理空间的诗意转化:白居易将濉溪的河流、农田、运河等元素融入诗歌,赋予其文化象征意义。
2. 民生关怀的投射:如《濉阳行》中隐含对农民劳作的关注,体现其“文章合为时而著”的创作理念
3. 个人情感的寄托:濉溪作为行旅节点,成为白居易抒发孤独、思乡之情的媒介。

四、结论

白居易关于濉溪的诗作虽数量有限,但通过地域书写与个人情怀的结合,既保存了唐代濉溪的历史风貌,也彰显了文人对社会与自然的深刻观察。这一创作模式为后世研究唐代地域文学提供了重要案例。

重点提示:白居易的濉溪诗需结合唐代运河经济与农耕文化背景解读,方能深入理解其文学价值。

(0)
上一篇 2025年6月22日 上午1:51
下一篇 2025年6月22日 上午1:51

相关推荐

  • 定风波苏轼,词中有何人生哲理?

    苏轼的《定风波》一词中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面对人生风雨的超然态度 无畏风雨,从容淡定 词中“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描绘了苏轼在野外遇雨的情景。他劝慰自己不要听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不妨放开喉咙吟唱,悠然自得地行走。这种态度展现了他面对人生风雨时的从容不迫和淡定自若。 风雨无惧,超脱世俗 “一蓑烟雨任平生”一句,更是将苏轼…

    2025年1月7日
    7140
  • 武义温泉诗有哪些佳作?山水疗愈的诗意书写

    武义温泉诗有哪些佳作?山水疗愈的诗意书写 一、武义温泉的文化背景与诗意传统 武义温泉素有“华东第一泉”美誉,其历史可追溯至唐代。温泉文化与山水诗的结合,形成了独特的“疗愈书写”传统。古代文人将温泉视为“天地灵液”,通过诗歌抒发对自然疗愈力量的赞叹,同时寄托隐逸情怀。 二、经典武义温泉诗作赏析 1. 唐代诗人孟浩然《宿武阳川》 “摄泉试新浴,振衣去故尘”此诗以…

    2025年4月22日
    1150
  • 复照青苔上是哪首诗?

    复照青苔上:王维《鹿柴》中的禅意与美学 诗歌出处与全文 “复照青苔上”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五言绝句《鹿柴》。全诗如下: >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诗歌背景解析 1. 王维的创作时期 此诗创作于王维晚年隐居辋川时期(约744-758年),是其《辋川集》二十首中的第四首。《辋川…

    2025年6月28日
    600
  • 和珅念过的诗有哪些?权臣诗作中的政治隐喻与人生喟叹

    和珅念过的诗有哪些?权臣诗作中的政治隐喻与人生喟叹 一、和珅的诗文存世与历史背景 作为乾隆朝权倾一时的重臣,和珅虽以贪腐闻名,但其文化修养不容忽视。据《清史稿》及《嘉乐堂诗集》记载,和珅留有诗作百余首,内容涵盖应制诗、咏物诗和感怀诗。这些诗作既是对其政治生涯的映射,也暗含了权臣的复杂心境。 二、和珅的代表诗作分析 1. 《上元夜狱中对月》 此诗为和珅被赐死后…

    2025年5月8日
    1000
  • 把白云揉碎是哪首诗里的?

    把“白云揉碎”出自哪首诗? 诗歌出处与背景 “把白云揉碎”这一意象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一》。原句为:“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虽然原句并未直接出现“揉碎”二字,但后世文人常引用“白云揉碎”来形容诗中云雾缭绕、缥缈梦幻的意境,成为对李白诗意的再创作。 重点内容解析 1. 李白的浪漫主义手法 李白擅长以自然意…

    2025年6月28日
    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