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写人的诗有哪些?乐天笔下的市井百态与人性洞察

白居易写人的诗有哪些?乐天笔下的市井百态与人性洞察

一、白居易诗歌的写人传统

白居易(字乐天)是中唐时期最具社会关怀的诗人之一,其诗歌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为创作宗旨,尤其擅长通过刻画市井人物反映社会现实。他的写人诗可分为三类:
1. 底层百姓的疾苦(如《卖炭翁》《观刈麦》)
2. 官僚阶层的腐化(如《轻肥》《歌舞》)
3. 女性命运的悲歌(如《琵琶行》《井底引银瓶》)

二、经典案例:市井百态的真实记录

1. 《卖炭翁》——底层劳动者的血泪

>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标红分析:通过外貌与心理的对比,揭露宫市制度对百姓的剥削,“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更是直击人性的矛盾与生存的残酷。

2. 《琵琶行》——天涯沦落人的共鸣

>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诗人以琵琶女的遭遇自况,将歌伎的漂泊与士人的失意并置,突破阶级隔阂,展现人性共情。

3. 《观刈麦》——农忙时节的众生相

>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通过农妇“抱子在其旁”的细节与“家田输税尽”的控诉,揭示赋税压迫下农民的绝望。

三、人性洞察的独特视角

白居易的写人诗具有以下特点:
白描手法:以简练语言勾勒人物形象(如《卖炭翁》的肖像描写)。
对比艺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轻肥》)式的阶级对立呈现。
心理深度:常通过人物自白(如《井底引银瓶》中私奔女子的悔恨)展现复杂人性。

四、文学史意义

白居易的写人诗继承了杜甫“诗史”传统,并进一步将视角下沉到市井细民,为唐代社会留下了一幅鲜活的人物画卷。其作品至今仍因对普遍人性的深刻洞察而具有现实意义。

重点结语:乐天诗中的“人”,既是中唐社会的缩影,也是跨越时空的人性标本。

(0)
上一篇 2025年6月24日 上午12:49
下一篇 2025年6月24日 上午12:49

相关推荐

  • 亖怎么读音是什么意思?数字替代字发音规则揭秘

    亖怎么读音是什么意思?数字替代字发音规则揭秘 一、“亖”的正确读音与含义 “亖”读作sì,是汉字”四”的异体字,属于数字的古老写法之一。该字由四个”一”组成,直观体现了”四”的数值概念,常见于甲骨文、金文等古代铭文中。 核心含义:1. 与&…

    2025年9月28日
    540
  • 贺知章哪些古诗?贺知章古诗的精选赏析

    贺知章,唐代著名诗人,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他的诗文以绝句见长,风格清新潇洒,意境深远。以下是对贺知章几首古诗的精选赏析: 《咏柳》 诗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赏析: 这首诗以柳树为描写对象,展现了早春时节的生机与活力。 “碧玉妆成一树高”用“碧玉”比喻柳树的新叶,既…

    2024年10月1日
    3280
  • 汪元亨《醉太平·归隐》为何连写二十首表达归隐之志?

    汪元亨《醉太平·归隐》二十首连写现象的文化解析 一、时代背景与个人遭遇的双重驱动 汪元亨作为元末明初的文人,其创作活动跨越了两个朝代更迭的动荡时期。元代后期政治腐败,民族矛盾尖锐,科举制度时断时续,汉族文人仕进之路受阻。而明初朱元璋实行严酷的统治政策,使得许多文人产生避世心态。汪元亨亲身经历了这样的时代变迁,在《醉太平·归隐》组诗中通过反复吟咏,形成了独特的…

    2025年11月2日
    240
  • 周紫芝《鹧鸪天》中的“一点残红欲尽时”如何渲染秋夜孤寂?

    周紫芝《鹧鸪天》秋夜孤寂的意象建构——以“一点残红欲尽时”为核心解析 一、词作背景与意象系统 周紫芝作为北宋末至南宋初的词人,其词风婉约含蓄,《鹧鸪天·一点残红欲尽时》通过秋夜物象的精心择取,构建出完整的孤寂意境体系。全词以“残红”“梧桐”“暗雨”等意象形成具有时空纵深感的抒情场域,其中首句“一点残红欲尽时”更成为统领全篇情感基调的核心意象。 二、“一点残红…

    2025年10月21日
    320
  • 关于原唱的诗有哪些?歌词创作与诗歌的跨界对话

    关于原唱的诗有哪些?歌词创作与诗歌的跨界对话 一、原唱的诗:歌词与诗歌的共生关系 歌词与诗歌自古便存在紧密联系。从《诗经》的民间歌谣到唐宋词牌的演唱传统,诗歌最初多以“可歌性”为核心。现代流行音乐中,许多歌词本身具备诗歌的韵律、意象和情感深度,形成“原唱的诗”这一独特现象。 重点内容:歌词的“诗性”体现在三个方面:1. 语言凝练性(如林夕笔下的隐喻);2. …

    2025年5月8日
    1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