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闻岸上踏歌声是哪一首诗?

忽闻岸上踏歌声是哪一首诗?

诗歌出处及背景

“忽闻岸上踏歌声”出自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赠汪伦》。这首诗是李白赠予好友汪伦的离别之作,以质朴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感流传千古。

原诗全文

“`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

重点内容解析

1. 踏歌声:指汪伦用脚踏地打拍子唱歌送行,展现民间送别的独特风俗。
2. 桃花潭水:以潭水之深比喻友情之厚,夸张手法强化情感表达。
3. 语言风格:李白擅用口语化表达,如“将欲行”“不及”,使诗歌亲切自然。

实际案例:诗歌的现代应用

教育领域:该诗被收入中小学语文教材,用于教授比喻修辞古诗鉴赏
*示例*:教师引导学生对比“深千尺”与“送我情”,理解抽象情感的具体化表达。
文化传播:安徽泾县桃花潭景区以诗中场景打造旅游IP,每年举办“踏歌节”吸引游客。
艺术改编:2021年央视《经典咏流传》节目中,歌手将《赠汪伦》谱曲演唱,赋予传统诗歌现代生命力。

延伸思考

此诗体现了李白诗歌的两大核心特点
1. 浪漫主义:通过夸张想象(如“深千尺”)升华平凡场景。
2. 人文关怀:聚焦普通人(汪伦为村民)的真挚情感,打破盛唐诗人多写权贵的惯例。

(0)
上一篇 2025年6月24日 下午11:48
下一篇 2025年6月24日 下午11:48

相关推荐

  • 陶渊明的咏怀诗有哪些

    陶渊明的咏怀诗数量丰富,内容深刻,表达了他从出仕到归田以后的各种生活体验和政治情感。以下是一些陶渊明的咏怀诗代表作: 《饮酒》系列: 陶渊明的《饮酒》组诗共二十首,其中多首作品以酒为引子,抒发了他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独特感悟。如《饮酒·其五》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成为了千古传诵的名句,表现了诗人归隐后的闲适心境和对自然的热爱。 《杂诗》十二首: 这…

    2024年9月22日
    2750
  • 思念亲人的诗有哪些?诗词中的亲情纽带

    思念亲人的诗有哪些?诗词中的亲情纽带 一、思念亲人的经典诗词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思念亲人是永恒的主题之一。以下是一些脍炙人口的代表作: 1.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重点内容:这首诗表达了游子在重阳节对家乡兄弟的深切思念,“每逢佳节倍思亲”成为千古名句。 2. 《游子吟》——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2025年4月14日
    1720
  • 李益的边塞诗为何充满悲凉之情?

    李益的边塞诗为何充满悲凉之情? 李益作为中唐时期著名的边塞诗人,其作品以深沉悲凉的风格著称,与盛唐边塞诗的雄浑豪迈形成鲜明对比。这种悲凉情调的形成,既与诗人个人的生命经历密切相关,也折射出中唐时期社会历史的深刻变迁。以下从多个角度分析李益边塞诗悲凉特质的成因。 一、个人经历:长期幕府生涯与羁旅之苦 李益曾先后在幽州、朔方、邠宁等节度使幕府中任职十余年,长期的…

    2025年10月25日
    280
  • 鸟登枝头:古诗中如何描绘这一生动场景?

    鸟登枝头:古诗中如何描绘这一生动场景? 一、引言:鸟与枝头的意象内涵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鸟登枝头”是常见的自然场景,既象征自由与生机,也暗含孤寂或闲适的情感。诗人通过这一意象,传递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感悟。鸟与枝头的组合,往往成为情感与哲思的载体。 二、古诗中的经典描绘手法 1. 动态刻画:鸟的灵动与枝头的呼应 诗人常以动态笔法捕捉鸟飞落枝头的瞬间,突…

    2025年6月9日
    820
  • 岳飞的满江红,是否由他本人所作?

    好的,这是一篇关于《满江红·怒发冲冠》作者争议的专业探讨文章。 岳飞《满江红》真伪考:千古绝唱的作者之谜 《满江红·怒发冲冠》一词,以其磅礴的气势、忠愤的情怀,成为了中华民族精神气节的重要象征。数百年来,人们普遍认为这是南宋抗金英雄岳飞在狱中写就的绝笔。然而,自20世纪初以来,学术界围绕其作者是否确为岳飞,展开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激烈论战。这首词的背后,隐藏着一…

    4天前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