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出自哪一首诗?
一、诗句的出处与背景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是中国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代表作《登鹳雀楼》中的名句。这首诗是盛唐时期五言绝句的典范,以其雄浑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流传千古。
1. 全诗内容
《登鹳雀楼》全文如下: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 创作背景
– 鹳雀楼:位于唐代蒲州(今山西永济),是当时的游览胜地。
– 王之涣:盛唐边塞诗人,擅长描绘壮丽山河,此诗写于他登楼远眺时,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赞叹和人生境界的追求。
二、诗句的文学价值
1. 艺术特色
– 对仗工整:“白日”对“黄河”,“依山尽”对“入海流”,展现了大自然的壮阔。
– 动静结合:山峦的静与黄河的动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画面的立体感。
2. 哲学内涵
后两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升华了主题,不仅写景,更蕴含“登高望远、不断进取”的人生哲理。
三、实际案例:诗句的现代应用
1. 教育领域
– 此诗被列入中小学语文教材,作为古诗启蒙的经典篇目。
– 案例:某小学教师通过让学生绘制“白日依山尽”的画面,帮助理解诗歌意境。
2. 文化传播
– 旅游推广:山西永济鹳雀楼景区以这首诗为核心,打造文化IP,吸引游客。
– 国际影响:诗句被翻译为多国语言,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代表作之一。
四、常见误解与辨析
1. 误记作者:有人误以为此诗是李白或杜甫所作,需明确作者为王之涣。
2. 误读诗意:部分人仅关注写景,忽略其“奋发向上”的深层含义。
五、结语
《登鹳雀楼》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象,并传递了积极的人生态度。“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不仅是唐诗的瑰宝,更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值得反复品读与传承。
重点提示:学习古诗时,应结合背景与哲理,而非仅停留在字面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