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是哪一首诗?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出自哪一首诗?

一、诗句的出处与背景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是中国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代表作《登鹳雀楼》中的名句。这首诗是盛唐时期五言绝句的典范,以其雄浑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流传千古。

1. 全诗内容

《登鹳雀楼》全文如下: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 创作背景

鹳雀楼:位于唐代蒲州(今山西永济),是当时的游览胜地。
王之涣:盛唐边塞诗人,擅长描绘壮丽山河,此诗写于他登楼远眺时,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赞叹和人生境界的追求。

二、诗句的文学价值

1. 艺术特色

对仗工整:“白日”对“黄河”,“依山尽”对“入海流”,展现了大自然的壮阔。
动静结合:山峦的静与黄河的动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画面的立体感。

2. 哲学内涵

后两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升华了主题,不仅写景,更蕴含“登高望远、不断进取”的人生哲理。

三、实际案例:诗句的现代应用

1. 教育领域

– 此诗被列入中小学语文教材,作为古诗启蒙的经典篇目。
案例:某小学教师通过让学生绘制“白日依山尽”的画面,帮助理解诗歌意境。

2. 文化传播

旅游推广:山西永济鹳雀楼景区以这首诗为核心,打造文化IP,吸引游客。
国际影响:诗句被翻译为多国语言,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代表作之一。

四、常见误解与辨析

1. 误记作者:有人误以为此诗是李白或杜甫所作,需明确作者为王之涣
2. 误读诗意:部分人仅关注写景,忽略其“奋发向上”的深层含义。

五、结语

《登鹳雀楼》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象,并传递了积极的人生态度。“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不仅是唐诗的瑰宝,更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值得反复品读与传承。

重点提示:学习古诗时,应结合背景与哲理,而非仅停留在字面理解。

(0)
上一篇 2025年6月24日 下午11:47
下一篇 2025年6月24日 下午11:47

相关推荐

  • 离合诗的文字游戏:拆解古诗中的文字密码

    离合诗的文字游戏:拆解古诗中的文字密码 一、离合诗的定义与历史渊源 离合诗是中国古代一种独特的文字游戏,通过拆解、组合汉字部件(偏旁、部首或笔画)构成新的字或诗句。其起源可追溯至汉代,兴盛于魏晋南北朝,代表文人雅士对汉字形构的深度探索与艺术化表达。 重点内容:离合诗的核心在于“离”(拆字)与“合”(组字),既考验作者的汉字功底,又暗含隐喻或谜题功能,是文学与…

    2025年4月16日
    1260
  • 艾酷手机诗有哪些?科技产品与诗歌的跨界实验

    艾酷手机诗有哪些?科技产品与诗歌的跨界实验 1. 科技与诗歌的跨界融合 在数字化时代,科技产品与人文艺术的结合日益频繁。艾酷手机作为新兴科技品牌,尝试将诗歌植入产品功能或营销中,形成独特的“手机诗”现象。这种跨界实验不仅提升了品牌文化内涵,也为诗歌传播开辟了新路径。 2. 艾酷手机诗的实际案例 2.1 锁屏诗句 艾酷手机曾在系统更新中推出“每日一诗”功能,用…

    2025年5月17日
    1180
  • 周文雍遗诗有哪些?烈士遗作中的信仰之光

    周文雍遗诗有哪些?烈士遗作中的信仰之光 一、周文雍生平与革命背景 周文雍(1905-1928)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烈士,广州起义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与妻子陈铁军被捕后,在刑场上举行“刑场上的婚礼”,展现了“革命者的浪漫与坚贞”。在短暂的生命中,周文雍留下了多首充满革命激情的诗作,成为“信仰与牺牲精神”的生动写照。 二、周文雍遗诗代表作 1. 《绝笔诗》 “头…

    2025年4月24日
    1290
  • 描写秋天的诗有哪些职业元素?秋日诗词中的行业风情

    秋日诗词中的行业风情:职业元素的多维呈现 一、农业:秋收的永恒主题 秋天是传统农业社会的核心季节,诗词中常出现农夫、樵夫等形象。– 案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直接描写农民秋收场景。– 李绅《悯农》”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以对比手法突出农事周期性。…

    2025年4月11日
    1400
  • 嫦娥主题诗词中的神话想象:从李商隐到现代诗的演绎

    嫦娥主题诗词中的神话想象:从李商隐到现代诗的演绎 一、嫦娥神话的文学原型与象征内涵 嫦娥作为中国神话体系中的经典意象,自《淮南子》记载”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起,便成为孤独、永恒与生命悖论的象征。在诗词创作中,文人常通过嫦娥形象投射对生命终极追问(如长生与孤寂的辩证)和政治隐喻(如仕途失意者的自我放逐)。 典型案例:李商…

    2025年4月16日
    1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