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高声自远是哪首诗?

居高声自远是哪首诗?

诗歌出处及背景

“居高声自远”出自唐代诗人虞世南的《蝉》。全诗如下:
>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这首诗以蝉喻人,通过蝉的高洁形象,表达了诗人对品格高尚、不依附外力的推崇。

重点内容解析

1. “居高声自远”的寓意
– 字面意思:蝉因栖息在高处,声音自然传得远。
– 深层含义:品德高尚的人,无需借助外力,其声名自能远播
标红关键:这句诗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德高望重”的思想,强调内在修养的重要性。

2. 艺术手法
– 托物言志:通过蝉的意象,寄托诗人对高洁品格的追求。
– 对比手法:“秋风”象征外力,与“居高”形成对比,突出内在修为的主导作用。

实际案例:现代应用

1. 企业文化中的引用
– 许多企业将“居高声自远”作为核心价值观,强调以实力和品德赢得声誉,而非依赖营销炒作。例如,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曾引用类似理念,强调“打铁还需自身硬”。

2. 教育领域的启示
– 清华大学某次开学典礼中,校长引用此诗,勉励学生“修身立德,方能影响他人”,体现了传统文化对现代教育的深远影响。

与其他咏蝉诗的对比

| 诗人 | 诗句 | 核心思想 |
|——–|——————–|———————–|
| 虞世南 | 居高声自远 | 品格决定声名 |
| 骆宾王 | 露重飞难进 | 环境压迫下的困境 |
| 李商隐 | 本以高难饱 | 怀才不遇的愤懑 |

通过对比可见,虞世南的诗更侧重积极向上的精神境界

总结

“居高声自远”不仅是咏蝉的佳句,更是一种人生智慧的凝练。它提醒我们:真正的影响力源于内在修养,而非外在助力。这一思想至今仍对个人成长、组织管理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标红强调: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虞世南的诗句恰恰警示我们——唯有“居高”,方能“声远”

(0)
上一篇 2025年6月24日 下午11:47
下一篇 2025年6月24日 下午11:47

相关推荐

  • 寅时的诗有哪些?在黎明前探寻诗意的静谧时刻

    寅时的诗有哪些?在黎明前探寻诗意的静谧时刻 寅时(凌晨3点至5点),是夜与昼的交界,也是诗人笔下充满静谧与哲思的特殊时刻。这一时段常被赋予孤独、期待、觉醒的意象,成为古典诗词中独特的时间符号。以下从作品分类、意象解析和典型案例展开探讨。 一、寅时诗的常见主题 1. 羁旅思乡:游子在黎明前的孤寂2. 仕途感怀:官员早朝前的心理独白3. 自然禅意:观察昼夜交替的…

    2025年4月25日
    1670
  • “应制”诗在歌颂帝王功德之外,有无艺术价值?

    好的,这是一篇关于“应制”诗艺术价值的专业文章。 — “应制”诗:在政治颂歌的夹缝中,艺术之花能否绽放? “应制”诗,是中国古代臣僚奉皇帝之命所作、所和的诗作,其核心功能在于“颂圣”,即歌颂帝王功德、描绘盛世景象、记录宫廷活动。在文学批评史上,这类诗歌常因内容上的歌功颂德、风格上的典雅雍容而被视为“台阁体”的典型,其艺术价值长期受到质疑。然而,如…

    2025年11月9日
    100
  • 柳永《迷仙引》的“万里丹霄何妨携手同归去”如何表达对自由爱情的向往?

    柳永《迷仙引》中“万里丹霄何妨携手同归去”的自由爱情观解析 一、词作背景与主题定位 柳永作为宋代婉约词派的代表作家,其作品多以市井生活和男女情感为题材。《迷仙引》是柳永创制的词调之一,全词通过描写歌妓的情感世界,展现了对传统礼教的反叛精神。其中“万里丹霄何妨携手同归去”一句,堪称宋代爱情词中最具突破性的宣言。 二、词句文本的多维解读 2.1 意象系统的构建 …

    2025年11月2日
    220
  • 李商隐的诗,为何总有一种朦胧之美?

    李商隐诗歌的朦胧之美:符号迷宫与情感密码的现代解码 一、朦胧之美的多重维度 李商隐的诗歌在中国古典文学中独树一帜,其朦胧多义的美学特质成为千百年来读者与学者持续探讨的话题。这种朦胧并非简单的模糊不清,而是一种精心构建的艺术迷宫,通过意象的非常规组合、典故的深层运用和语言的弹性边界,创造了中国诗歌史上罕见的审美体验。 李商隐生活的晚唐时期,政治动荡、党派纷争,…

    2025年10月25日
    240
  • 词牌《贺新郎》原本是为祝贺新婚而创的吗?

    词牌《贺新郎》原本是为祝贺新婚而创的吗? 在传统诗词文化中,词牌名常给人以丰富的联想,例如《贺新郎》一名,表面看来似乎与“祝贺新婚”直接相关。然而,从词牌的起源和演变来看,《贺新郎》并非最初为祝贺新婚而创,其名称和内容在历史中经历了复杂的演变。本文将结合词牌的起源、早期作品案例以及后世用法,深入探讨这一问题。 一、词牌的起源与名称考辨 词牌大多源于唐代教坊曲…

    2025年10月21日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