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下眉头却上心头是哪首诗?

刚下眉头却上心头:出自哪首经典诗词?

一、名句溯源

“刚下眉头却上心头”出自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该词是李清照早期代表作,创作于与丈夫赵明诚短暂分离期间,生动刻画了闺中相思之苦

二、全词赏析

> 《一剪梅》
>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重点解析

1. 意象运用(标红关键艺术手法)
– “红藕香残”以视觉嗅觉通感写秋意
– “雁字回时”用鸿雁传书典故强化期待

2. 情感递进
末三句形成情感螺旋
“相思→闲愁→无计消除→眉头心头循环”
(心理学上符合情绪反刍特征)

三、现代应用案例

案例1:影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 剧中多次化用该词句
明兰独白场景:”这愁绪就像大姐姐词里说的,刚觉得好些,转眼又涌上来”
– 制作方访谈称:选择李清照词因其”最能表达宋代闺阁情思”

案例2:心理学研究引用

2021年《情感障碍研究》期刊论文:
《持续性哀伤反应的东方表达范式》中,将”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作为典型的情感反复现象的文学例证,与西方”波浪式哀伤理论”对比研究。

四、文化影响

– 衍生出“眉头心头”体网络用语
例:”工作压力才下键盘,却上心头”
– 2023年故宫文创推出系列主题产品
– “却上心头”香薰(月满西楼造型)
– 动态数字藏品《眉头心头》NFT

五、延伸思考

该句之所以成为千古名句,在于:
1. 生理-心理联动:将不可见的情绪转化为可感的身体反应
2. 时间维度:用”才…却…”句式表现情绪的瞬时交替
3. 空间转换:眉头(局部)→心头(整体)的情感扩散

> 学者点评
> “这种情感表达方式,比直白的’我很想你’更具美学价值,体现了中国诗词含蓄中的深刻
> ——《宋词情感表达研究》王立群

(0)
上一篇 2025年6月24日 下午11:47
下一篇 2025年6月24日 下午11:47

相关推荐

  • 现代景物诗有哪些类型?从自然到都市的诗意转化

    现代景物诗的类型:从自然到都市的诗意转化 一、自然景物诗:传统母题的当代重构 自然景物诗是现代诗中延续古典传统的类型,但突破了单纯咏物抒怀的框架,融入生态意识与哲学思考。 1. 生态意象诗 以自然元素为载体,反映环境危机或生命哲思。案例:– 北岛《界限》:”我要到对岸去/河水涂改着天空的颜色/也涂改着我”(以河流隐喻时空界…

    2025年5月23日
    1190
  • 古人描写秦岭俊美的古诗都有哪些佳作?

    秦岭作为中国地理上的一条重要山脉,其壮丽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了无数古代诗人前来吟咏。以下是一些古人描写秦岭俊美的古诗佳作: 唐代 《望终南山》 – 唐·李世民 诗句:“重峦俯渭水,碧嶂插遥天。出红扶岭日,入翠贮岩烟。叠松朝若夜,复岫阙疑全。对此恬千虑,无劳访九仙。” 简析:此诗描绘了终南山的雄伟壮观,山峰连绵,俯瞰渭水,碧嶂插天,山间日…

    2024年12月14日
    2110
  • 《唐诗三百首》必背名篇:哪些作品影响了千年文坛?

    《唐诗三百首》必背名篇:哪些作品影响了千年文坛? 一、唐诗三百首的历史地位与文学价值 《唐诗三百首》由清代蘅塘退士编选,收录了77位诗人的311首作品,是中国古代诗歌普及度最高的选本。其影响力跨越千年,成为中华文化的核心载体之一。重点在于:它不仅是一部诗集,更塑造了中国人的审美范式与精神世界。 二、必背名篇的千年影响力 1. 李白《静夜思》——国民启蒙诗 标…

    2025年4月16日
    1170
  • 哪些诗里有茶字的诗?在茶香中品读诗意人生

    哪些诗里有”茶”字的诗?在茶香中品读诗意人生 一、茶诗的文化意义 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自古与诗歌紧密相连。“茶诗”不仅记录古人的饮茶风尚,更承载着文人雅士的生活哲学。从唐代陆羽《茶经》奠定茶道基础,到宋代”斗茶”文化兴盛,”茶”字频繁出现在诗词中,成为&…

    2025年4月25日
    920
  • 天府相对应的词语,你能想到哪些?

    嘿,小伙伴们,小阿giao今天要带大家玩一个有趣的词汇联想游戏!主题是“天府”,我们要一起探索那些与“天府”相对应的词语,看看它们之间有着怎样千丝万缕的联系。话不多说,让我们开始吧! “天府”的含义 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下“天府”这个词的含义。天府,原意是天子的府库,后来引申为物产丰饶、地势险要、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在中国历史上,有多个地方被称为“天府”或“天…

    2024年10月13日
    4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