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一去不复返是哪首诗?

黄鹤一去不复返是哪首诗?

1. 诗歌出处与背景

“黄鹤一去不复返”出自唐代诗人崔颢的《黄鹤楼》。这首诗被誉为唐代七律的巅峰之作,甚至让李白为之搁笔,留下“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典故。

1.1 《黄鹤楼》全诗内容

>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2 重点诗句解析

“黄鹤一去不复返”:以黄鹤的离去象征时光流逝与人事无常,“不复返”强化了永恒的遗憾感。
“白云千载空悠悠”:通过时空的苍茫感,烘托出诗人对历史与自然的哲思。

2. 实际案例:李白与《黄鹤楼》的关联

2.1 李白“搁笔”的传说

据元代辛文房《唐才子传》记载,李白登黄鹤楼时本欲题诗,但看到崔颢的作品后自叹不如,留下名句: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这一案例印证了《黄鹤楼》在唐代诗坛的崇高地位。

2.2 李白的致敬之作《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后来模仿《黄鹤楼》的意境创作了《登金陵凤凰台》,诗中“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同样表达历史沧桑感,但后世评价仍认为略逊于崔颢原作。

3. 文学价值与影响

唐代七律典范:严羽《沧浪诗话》称其“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
文化符号意义:黄鹤楼因这首诗成为武汉的文化地标,“黄鹤”意象也被广泛用于文学、影视作品中(如动画《长安三万里》引用此诗)。

4. 总结

“黄鹤一去不复返”不仅是崔颢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承载了盛唐诗歌的哲思与艺术高度。其影响力跨越千年,成为中华文化的经典符号。

(0)
上一篇 2025年6月24日 下午11:46
下一篇 2025年6月24日 下午11:46

相关推荐

  • 描写成都的名句你知道哪些?

    成都,这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自古以来就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为其吟诗作赋。以下是一些描写成都的经典名句: 诗句类 李白《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草树云山如锦绣,秦川得及此间无。” 赏析:李白以大手笔描绘了成都的壮丽景象,将成都比作天上开出的仙境,万户千门如同画卷中的美景,草树云山如锦绣般美丽,秦川也无法与之相比。 杜甫…

    2024年11月2日
    3190
  • 亚洲有哪些诗?东方诗韵的多元呈现

    亚洲有哪些诗?东方诗韵的多元呈现 一、亚洲诗歌的多元文化背景 亚洲作为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其诗歌传统源远流长,呈现出多元文化交融的特点。从中国的古典诗词到日本的俳句,从印度的梵语诗歌到波斯的神秘主义诗篇,亚洲诗歌在形式、主题和美学上各具特色。 重点内容:亚洲诗歌不仅是文学表达,更是哲学、宗教与社会生活的缩影。例如,中国的《诗经》反映了周代的社会风貌,而印度…

    2025年4月19日
    1280
  • 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如何运用谐音双关?

    李商隐诗歌中的谐音双关艺术——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为例 谐音双关的界定与特征 谐音双关是中国古典诗词中重要的修辞手法,通过同音或近音字词营造多重意蕴。这种手法在唐代达到艺术巅峰,李商隐更是其中的杰出代表。谐音双关不仅增强诗歌的音乐性,更通过语音关联构建起表层意象与深层情感的桥梁。 诗句文本的双重解读 表层意象解析 &#…

    2025年11月9日
    160
  • 宋代“游仙词”为何常成为词人超越现实苦闷的寄托?

    宋代“游仙词”为何常成为词人超越现实苦闷的寄托? 宋代是中国词体文学发展的黄金时期,而“游仙词”作为一类以仙境漫游、仙人交往为主题的词作,在北宋至南宋的文人创作中尤为突出。这类作品往往通过描绘缥缈的仙境、自由的仙人和长生不老的理想,成为词人超越现实苦闷的精神寄托。其背后既有社会政治环境的压抑,也有个人命运的多舛,更融合了道教文化的影响。本文将从社会背景、心理…

    2025年11月4日
    210
  •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为何能慰藉千年离别?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慰藉千年离别的精神密码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短短十个字,自唐代诗人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挥毫而就,便穿越了1300余年的时空,成为中华文化中慰藉离别的经典符号。这句诗为何能跨越千年依然触动人心?其背后蕴含着对人类普遍情感的精准把握与超越时空的智慧结晶。 诗句溯源与文化语境 创作背景与原始意境 …

    2025年10月25日
    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