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绿妆成一树高是哪首诗?

碧绿妆成一树高是哪首诗?

一、诗歌出处与作者

“碧绿妆成一树高”出自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咏柳》。全诗如下:

>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重点内容
1. 诗名《咏柳》,是一首七言绝句。
2. 作者贺知章是盛唐著名诗人,与李白、杜甫齐名。
3. 诗句中的“碧玉”常被误记为“碧绿”,但原句为“碧玉”,比喻柳树的翠绿如玉。

二、诗歌赏析与艺术特色

1. 意象分析

碧玉:以珍贵玉石比喻柳树的鲜嫩翠绿,突出其生机盎然。
春风似剪刀:将春风拟人化,赞美其催生万物的神奇力量。

2. 修辞手法

比喻:全诗贯穿比喻,如“碧玉”“丝绦”“剪刀”。
拟人:末句赋予春风人的动作,生动传神。

案例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此诗常作为比喻修辞的范例,教师会引导学生对比“柳枝”与“丝绦”的相似性,理解诗歌的想象力。

三、常见误记与考证

1. “碧绿”与“碧玉”之辨

– 误记原因:因“碧玉”与“碧绿”语义相近,且现代口语中“碧绿”更常用。
权威依据:《全唐诗》及历代校勘均记载为“碧玉”。

2. 文化影响

– 此诗被广泛引用,但误记现象频发。例如,部分网络文章或自媒体标题误写为“碧绿妆成一树高”。

四、教学与实际应用建议

1. 语文教学
– 强调原句用字准确性,结合柳树图片帮助学生理解比喻。
2. 文化传播
– 在诗词类节目中标注正确原文,避免以讹传讹。

重点内容总结
– 原句为“碧玉妆成一树高”,出自贺知章《咏柳》。
– 诗歌通过比喻和拟人,展现早春柳树的灵动之美。
– 需注意常见误记问题,传播时确保准确性。

通过以上分析,读者不仅能明确诗句出处,还能深入理解其艺术价值与文化意义。

(0)
上一篇 2025年6月24日 下午11:45
下一篇 2025年6月24日 下午11:45

相关推荐

  • 南望王师又一年是哪首诗?

    南望王师又一年:诗句出处与历史背景分析 # 诗句出处考证 “南望王师又一年”出自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二》。全诗内容如下: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这首诗创作于南宋绍熙三年(1192年),当时陆游已经68岁,隐居在山阴(今浙江绍兴)老家。诗中表达了诗人对…

    2025年7月1日
    630
  • 有哪些诗属于爱国诗人?家国情怀的诗意长卷

    家国情怀的诗意长卷:爱国诗人的精神图谱 一、爱国诗歌的文学传统 中国古典诗歌中,家国情怀是贯穿千年的核心主题。从《诗经》的“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到近代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诗人通过文字抒发对民族命运的关切。爱国诗人往往兼具文士的才情与志士的担当,其作品既是艺术瑰宝,也是历史见证。 二、代表性爱国诗人及作品 1. 屈原:以身殉国的浪漫主义先驱 –…

    2025年5月18日
    1060
  • 楚辞之祖诗有哪些?屈原作品与楚辞文学源流

    楚辞之祖诗有哪些?屈原作品与楚辞文学源流 一、楚辞的起源与定义 楚辞是中国战国时期以楚国为中心发展起来的一种诗歌体裁,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浪漫主义色彩。其名称最早见于西汉刘向所编的《楚辞》一书,收录了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核心特征:– 句式灵活,多用”兮”字– 融合楚地巫文化、神话传说– 个人抒情色…

    2025年5月31日
    900
  • 寺中月的诗,有哪些静谧之美?

    “寺中月”作为诗歌中的一个常见意象,往往承载着诗人对静谧、空灵、禅意等美感的追求。以下是一些体现寺中月静谧之美的诗作: 皎然禅师《五言南池杂咏五首·水月》 “夜夜池上观,禅心坐月边。虚无色可取,皎洁意难传。若向空心了,长如影正圆。” 此诗描绘了诗人夜夜在池边观赏月亮的情景,通过“禅心坐月边”的表述,将禅修的心境与月亮的皎洁相结合,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静谧氛围…

    2024年10月4日
    2350
  • 古代诗人的浪漫诗句,你最喜欢哪一句?

    古代诗人的浪漫诗句浩如烟海,每一句都有其独特的韵味和情感。但如果要选择我最喜欢的一句,那可能会是秦观的《鹊桥仙·纤云弄巧》中的:“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这句诗描绘了牛郎织女在七夕之夜相逢的浪漫场景,用“金风玉露”来形容他们相遇的美好,而“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则表达了他们短暂相聚却胜过人间无数平凡日子的深情厚意。这句诗不仅富有诗意,更蕴含…

    2024年12月22日
    2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