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篇盖全唐是哪首诗?

孤篇盖全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千古绝唱

一、“孤篇盖全唐”的由来

“孤篇盖全唐”是清末学者王闿运对唐代诗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至高评价,后经闻一多先生进一步阐释,称其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这一赞誉源于该诗独特的艺术成就——以单篇作品超越唐代众多名家名作,成为盛唐气象的完美缩影。

二、《春江花月夜》的艺术突破

1. 宇宙意识与生命哲思的融合

诗中“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将个体生命置于浩瀚时空背景下,突破了传统闺怨诗的格局。这种对永恒与瞬间的思考,比李白“今人不见古时月”早了一个世纪。

2. 形式美的巅峰

结构创新:全诗36句,每四句一换韵,共九组,暗合“九重天”的宇宙观
意象系统:春、江、花、月、夜五大核心意象交织,形成多维审美空间
音律成就:平仄交替如江波起伏,被后世词牌《沁园春》借鉴

三、经典案例:苏轼的化用与再创造

北宋苏轼《前赤壁赋》中“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明显脱胎于张若虚的时空观。明代胡应麟《诗薮》记载,苏轼曾手抄《春江花月夜》全文,其“明月几时有”的追问方式与张诗一脉相承。

四、现代学术界的再发现

20世纪80年代,日本汉学家吉川幸次郎通过比较研究发现:
1. 该诗在日本的传播度远超李白《静夜思》
2. 诗中“空里流霜不觉飞”的禅意,影响了日本俳句的审美取向
3. 法国汉学家程抱一将其译为法语时,特别保留了“月”字的27次重复

五、为何能“盖全唐”?

1. 技术层面:七言歌行体的集大成者
2. 思想层面:突破宫体诗局限,开盛唐先声
3. 接受史:从唐代不被选本收录到明清被推为经典,证明其超前性

> 当代启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邵大箴指出,该诗“用最中国的形式表达最人类的困惑”,这正是其能跨越1300年仍被不断解读的根本原因。2023年故宫“照见天地心”特展,将《春江花月夜》与北宋山水并置展示,再次验证其永恒价值。

(0)
上一篇 2025年6月26日 下午7:15
下一篇 2025年6月26日 下午7:15

相关推荐

  • 大漠孤烟直是哪首诗?

    大漠孤烟直是哪首诗? 1. 诗歌出处与背景 “大漠孤烟直”出自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边塞诗代表作《使至塞上》。此诗作于公元737年(开元二十五年),当时王维以监察御史身份出使河西节度使幕府,途中目睹塞外风光后所作。 2. 全诗内容 “`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

    2025年7月1日
    650
  • 温庭筠写雪的诗词有哪些唯美之作?

    温庭筠写雪的诗词,哪些唯美之作让人陶醉?❄️📜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唯美诗句:“鬓云欲度香腮雪。” 描绘:在这句诗中,温庭筠以“香腮雪”形容女子肌肤的洁白如雪,与鬓发如云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美感。 《菩萨蛮·杏花含露团香雪》 唯美诗句:“杏花含露团香雪。” 描绘:杏花上挂着露珠,仿佛一团团香雪,既展现了雪花的洁白无瑕,又赋予了杏花以生命的活…

    2024年10月11日
    2250
  • 唐诗中描写雁的优美诗句

    唐诗中描写雁的优美诗句众多,以下是一些经典的例子: 杜甫《孤雁/后飞雁》: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这句诗描绘了离群的孤雁孤独无助的情景,它既不饮水也不啄食,只是边飞边叫,声音里饱含对同群伙伴的思念。 李商隐《霜月》: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这句诗以征雁和蝉的消失为标志,描绘了深秋时节的景象,同时也寄托了诗人的某种思绪。 高适《别董大二首》: …

    2024年12月15日
    2680
  • 有诗字称号的诗人有哪些?解锁诗人称号中的文化密码

    有诗字称号的诗人有哪些?解锁诗人称号中的文化密码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许多诗人因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人生经历或社会地位,被后人冠以带有“诗”字的称号。这些称号不仅是对其诗歌成就的肯定,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密码。本文将梳理有诗字称号的诗人,并通过实际案例解析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一、诗字称号的诗人代表 1. 诗仙——李白 – 重点内容:李白因其诗歌的浪漫…

    2025年6月1日
    980
  • 词人写的诗有哪些诗?跨界创作的诗词融合

    词人写的诗有哪些诗?跨界创作的诗词融合 一、词人写诗的传统与特点 词人通常以词闻名,但许多词人同样擅长写诗,甚至诗作风格与其词风迥异。词与诗在格律、题材和表现手法上存在差异,但词人通过跨界创作,往往能展现更丰富的艺术表达。 1. 苏轼:诗词双绝的典范 苏轼是宋代文学的代表人物,其词豪放洒脱,而其诗同样气势磅礴。例如:– 《题西林壁》(诗):“横看…

    2025年4月19日
    1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