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篇盖全唐是哪首诗?

孤篇盖全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千古绝唱

一、“孤篇盖全唐”的由来

“孤篇盖全唐”是清末学者王闿运对唐代诗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至高评价,后经闻一多先生进一步阐释,称其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这一赞誉源于该诗独特的艺术成就——以单篇作品超越唐代众多名家名作,成为盛唐气象的完美缩影。

二、《春江花月夜》的艺术突破

1. 宇宙意识与生命哲思的融合

诗中“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将个体生命置于浩瀚时空背景下,突破了传统闺怨诗的格局。这种对永恒与瞬间的思考,比李白“今人不见古时月”早了一个世纪。

2. 形式美的巅峰

结构创新:全诗36句,每四句一换韵,共九组,暗合“九重天”的宇宙观
意象系统:春、江、花、月、夜五大核心意象交织,形成多维审美空间
音律成就:平仄交替如江波起伏,被后世词牌《沁园春》借鉴

三、经典案例:苏轼的化用与再创造

北宋苏轼《前赤壁赋》中“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明显脱胎于张若虚的时空观。明代胡应麟《诗薮》记载,苏轼曾手抄《春江花月夜》全文,其“明月几时有”的追问方式与张诗一脉相承。

四、现代学术界的再发现

20世纪80年代,日本汉学家吉川幸次郎通过比较研究发现:
1. 该诗在日本的传播度远超李白《静夜思》
2. 诗中“空里流霜不觉飞”的禅意,影响了日本俳句的审美取向
3. 法国汉学家程抱一将其译为法语时,特别保留了“月”字的27次重复

五、为何能“盖全唐”?

1. 技术层面:七言歌行体的集大成者
2. 思想层面:突破宫体诗局限,开盛唐先声
3. 接受史:从唐代不被选本收录到明清被推为经典,证明其超前性

> 当代启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邵大箴指出,该诗“用最中国的形式表达最人类的困惑”,这正是其能跨越1300年仍被不断解读的根本原因。2023年故宫“照见天地心”特展,将《春江花月夜》与北宋山水并置展示,再次验证其永恒价值。

(0)
上一篇 2025年6月26日 下午7:15
下一篇 2025年6月26日 下午7:15

相关推荐

  • 羡慕容的诗有哪些?女性诗人的情感书写

    羡慕容的诗有哪些?女性诗人的情感书写 一、羡慕容的诗歌风格与主题 羡慕容(笔名)是中国当代女性诗人,其作品以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独特的女性视角著称。她的诗歌常围绕爱情、孤独、自我成长等主题展开,语言简洁却富有张力,展现了现代女性在情感与生活中的复杂体验。 重点内容:羡慕容的诗歌风格融合了古典意象与现代语言,形成了“柔中带刚”的独特美学。 二、代表作品赏析 1. …

    2025年4月29日
    1110
  • 元曲为何能成为“一代之文学”?

    元曲为何能成为“一代之文学”? 引言 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中明确提出:“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元曲作为元代文学的代表,与唐诗、宋词鼎足而立,其独特价值值得深入探讨。 元曲的构成与特点 杂剧与散曲的双峰并峙 元曲包含杂剧(戏剧)与散曲(诗歌)两大体裁。杂剧融合科(动作)、白(台词)、唱(演…

    2025年11月2日
    320
  • 李清照有哪些爱国的诗?乱世才女的家国情怀

    李清照有哪些爱国的诗?乱世才女的家国情怀 一、李清照的爱国诗创作背景 李清照(1084—约1155年),宋代著名女词人,生活在北宋末年至南宋初年的乱世。靖康之变(1127年)后,北宋灭亡,南宋偏安一隅,李清照随夫南渡,亲历家国破碎、流离失所的苦难。这一时期,她的诗词从早期的闺阁闲愁转向深沉的家国情怀,展现了强烈的爱国精神。 — 二、李清照的爱国诗…

    2025年4月27日
    1320
  • 适合退休的诗句,有哪些能体现晚年生活的惬意?

    退休是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它标志着工作生涯的结束和晚年生活的开始。在这个阶段,人们往往追求的是心灵的宁静、生活的惬意和与家人朋友的欢聚。以下是一些适合退休生活的诗句,它们能够体现晚年生活的惬意与美好: 体现晚年生活惬意的诗句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作者:陶渊明 出处:《饮酒·其五》 解析: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在田园中采摘菊花,不经意间抬头便看到南山的悠然…

    2024年12月19日
    3020
  • 科举中榜的诗句,如何展现功成名就的喜悦?

    科举中榜的诗句,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情的抒发,展现了士子功成名就的喜悦与激动。以下是一些经典的科举中榜诗句及其展现喜悦的方式: 诗句示例及其展现方式 诗句 诗名 作者 展现喜悦的方式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登科后》 孟郊 通过描绘骑马游街、春风得意、一日看尽长安花的情景,生动展现了中榜后的喜悦与豪迈。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登科…

    2024年12月20日
    3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