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孤帆远影碧空尽:出自哪一首诗?
一、诗句出处与背景
“孤帆远影碧空尽”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七言绝句《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全诗如下:
>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重点解析
1.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开元十八年(730年),李白在黄鹤楼送别好友孟浩然,表达了对友人远行的深情惜别。
2. 意象特点:以“孤帆”“碧空”“长江”等意象勾勒出壮阔而寂寥的离别画面,“尽”字强化了目送之久与不舍之情。
二、实际案例:诗句的现代应用
1. 文学研究中的引用
– 学者王兆鹏在《唐诗排行榜》中将此诗列为“送别诗典范”,重点分析了“孤帆远影”的动态画面如何体现李白“以景结情”的创作手法。
– 案例:2021年北京大学《唐诗鉴赏》课程中,此句被用作“唐代山水送别诗”的典型案例,学生通过绘制诗意地图还原李白目送视角。
2. 文化传播中的活用
– 影视作品:纪录片《跟着唐诗去旅行》第二集以该诗句为线索,拍摄长江航道变迁,对比古今“孤帆”与现代轮船的视觉差异。
– 广告文案:某旅行社“江南诗意之旅”广告化用此句,标红宣传语“孤帆远影虽尽,江南春色常新”,引发文化共鸣。
三、诗句的误读与辨正
– 常见错误:部分读者误记此诗为《登黄鹤楼》(实际为崔颢所作)。
– 辨正方法:通过关键词锁定(如“烟花三月”“唯见长江”),结合李白诗风(飘逸豪放)可准确判断出处。
四、延伸学习建议
1. 对比阅读:与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比较,分析唐代送别诗的异同。
2. 创作实践:尝试以“孤帆”“碧空”为意象,仿写现代送别短诗。
结语:李白的这句诗不仅成为送别题材的经典,更通过跨越千年的文化再创作,持续焕发艺术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