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细叶谁裁出是哪首诗?

不知细叶谁裁出是哪首诗?

一、诗句出处

“不知细叶谁裁出”出自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咏柳》。全诗如下: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二、诗歌解析

1. 创作背景

贺知章(659-744年)是盛唐时期著名诗人,这首七言绝句通过拟人化手法,将春风比作”剪刀”,生动描绘了早春柳树的婀娜姿态。

2. 艺术特色

比喻精妙:用”碧玉”喻柳树,”剪刀”喻春风
观察入微:抓住柳叶细长的特征(“细叶”
动态美感:”裁出”二字赋予春风生命感

三、实际案例

案例1:语文教学应用

在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中,《咏柳》被选入古诗单元。教师常通过:
1. 展示柳树新芽特写照片,对应”细叶”描写
2. 让学生用彩纸剪裁柳叶形状,体会”裁出”的意境

案例2:文化衍生创作

2023年央视《经典咏流传》节目中,歌手将本诗改编为歌曲,特别强化了“二月春风似剪刀”的旋律片段,获得全网超500万次播放。

四、延伸知识

| 相关诗句 | 作者 | 相似手法 |
|———|——|———|
|”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色彩动态化|
|”天街小雨润如酥”|韩愈|比喻通感|

重点提示:该诗是咏物诗的典范之作,后两句尤为著名,常被用来形容艺术创作的自然天成

(0)
上一篇 2025年6月26日 下午7:14
下一篇 2025年6月26日 下午7:14

相关推荐

  • 宋代“题画词”如何实现语言艺术与视觉艺术的跨媒介对话?

    宋代“题画词”的跨媒介对话:语言艺术与视觉艺术的交融 跨媒介对话的理论基础 宋代题画词作为文学与绘画的交叉领域,实现了语言符号与视觉图像的双向互动。这种艺术形式不仅拓展了审美维度,更构建起“诗画一体”的文艺理论体系。苏轼提出的“诗画本一律”观点,成为宋代文人艺术创作的重要指导思想,促使题画词从简单的画面描述升华为意境的再创造。 语言对视觉的转译与升华 空间时…

    2025年11月4日
    250
  • 王维的出塞诗有哪些?盛唐边塞诗中的家国情怀与异域想象

    王维的出塞诗有哪些?盛唐边塞诗中的家国情怀与异域想象 一、王维的出塞诗代表作 王维作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其边塞诗同样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以下是他的主要出塞诗作品: 1. 《使至塞上》 – 重点内容:”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被誉为边塞诗千古名句,以简练的笔触勾勒出塞外壮阔苍凉的景象。 – 案例:诗中&#8…

    2025年5月28日
    1000
  • 气万千成语有哪些?气万千的成语集锦

    以“气万千”为结构的成语较为罕见,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便是“气象万千”。这个成语形容景象宏伟绚丽,非常壮观,也用来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壮丽而多变化。它出自宋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其中“朝晖夕阴,气象万千”一句,便是用来描绘岳阳楼周围景色的千变万化和壮丽景象。 除了“气象万千”之外,虽然直接以“气万千”为结构的成语不多,但汉语中有很多与“气”和“万千”相关…

    2024年10月2日
    2320
  • 王维在辋川别墅,过着怎样的半官半隐生活?

    王维的辋川岁月:盛唐士人半官半隐的生命范式 辋川别业的时空坐标 公元744年,王维购得初唐诗人宋之问的蓝田辋川别墅,这座位于秦岭北麓的园林占地约200亩,拥有二十处景观节点。此处距长安城约60里,恰好处在庙堂与山林的临界点——既便于维系朝廷职务,又足以构筑独立的精神家园。这种地理空间的巧妙选择,体现了盛唐士人在仕隐之间的智慧平衡。 半官半隐的生活实态 双轨并…

    2025年10月25日
    250
  • 小令和长调在创作上有何区别?

    好的,这是一篇关于小令与长调创作区别的专业文章。 小令与长调:词体创作的两种不同艺术世界 词,作为一种独特的诗歌体裁,其体式首先由篇幅决定。古人按字数将词分为小令、中调、长调(虽有三者,但小令与长调的对比最为鲜明)。这种篇幅的差异,绝非简单的长短之分,而是深刻影响了词的题材选择、结构布局、表现手法和美学追求。简而言之,小令如精悍的独幕剧,追求瞬间的共鸣与意境…

    3小时前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