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碧水东流至此回是哪一首诗?
一、诗歌出处及背景
“碧水东流至此回”出自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七言绝句《望天门山》。全诗如下:
《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这首诗创作于唐玄宗开元十三年(725年),李白初次出蜀漫游时途经安徽当涂的天门山,被壮丽的自然景观所震撼,遂写下此作。
—
二、诗句解析与重点内容
1. “碧水东流至此回”的意境
– “碧水”指长江江水,因天门山夹江对峙,水流湍急,形成回旋之势。
– “至此回”生动描绘了江水因山势阻挡而激荡回转的景象,体现自然之力与地理奇观。
– 标红重点:此句通过动态描写,展现了长江流经天门山时的磅礴气势。
2. 全诗的艺术特色
– 李白以夸张手法(“天门中断”)和动静结合(“孤帆一片”)营造出壮阔的视觉画面。
– 案例:后世画家常以此诗为题材创作山水画,如清代石涛的《天门山图》即借鉴了诗中“两岸青山”的构图。
—
三、实际案例:诗句的现代应用
1. 地理教学中的引用
– 安徽当涂天门山景区将李白诗句刻于景观石碑上,作为文化旅游宣传的亮点。
– 案例:2023年长江水文考察报告中,学者引用此句描述天门山段江水的水文特征。
2. 文学影响
– 当代作家余秋雨在《文化苦旅》中评价此诗为“用最简练的文字捕捉自然魂魄”的典范。
—
四、总结
“碧水东流至此回”不仅是李白诗歌中山水描写的经典,更成为长江流域地理与文化的象征符号。其艺术价值与科学意义至今仍被广泛研究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