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阳如血是哪首诗?

残阳如血是哪首诗?

1. 诗句出处

“残阳如血”出自毛泽东的著名词作《忆秦娥·娄山关》。这句诗以其强烈的视觉冲击深沉的情感表达,成为中国现代诗词中的经典名句。

2. 原文与背景

2.1 全词内容

《忆秦娥·娄山关》全文如下:
>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2.2 创作背景

时间:1935年2月,红军长征途中第二次攻克娄山关。
历史意义:此战是遵义会议后的首次重大胜利,毛泽东通过此词抒发了革命豪情对前路的坚定信念

3. 艺术特色与解析

3.1 “残阳如血”的意象

色彩对比:用“血”比喻夕阳,既描绘了战场的壮烈,又暗喻革命的牺牲与悲壮。
情感升华:通过自然景象投射革命者的精神世界,展现英雄主义情怀

3.2 其他名句分析

“雄关漫道真如铁”:以“铁”比喻难关,强调红军不畏艰险的意志。
“苍山如海”:用山海意象象征革命征程的广阔与波澜壮阔。

4. 实际案例:文学与影视引用

4.1 文学作品

– 王蒙在小说《青春万岁》中化用此句,烘托时代青年的激情。
– 历史著作《苦难辉煌》以“残阳如血”为章节标题,喻指长征的艰辛。

4.2 影视作品

– 电视剧《长征》片尾曲歌词直接引用此句,强化悲壮氛围。
– 纪录片《铁血湘江》用“残阳如血”画面衔接历史镜头,引发观众共鸣。

5. 总结

“残阳如血”不仅是毛泽东诗词的巅峰意象之一,更成为中国革命精神的象征。其跨领域的广泛应用,证明了其强大的艺术生命力与历史穿透力。

(0)
上一篇 2025年6月27日 下午11:05
下一篇 2025年6月27日 下午11:05

相关推荐

  • 送别诗配图有哪些?水墨丹青与离愁别绪

    送别诗配图的艺术表现:水墨丹青与离愁别绪 一、送别诗与配图的传统关联 送别诗是中国古典文学的重要题材,常以自然意象(如柳、舟、长亭)寄托情感。与之相配的插图需通过视觉语言强化诗意,形成“诗画一体”的审美体验。 二、水墨丹青的典型配图形式 1. 孤帆远影 – 代表诗作: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

    2025年5月23日
    1010
  • 王勃的临别赠言,送给好友的诗句

    王勃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作以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而著称。在临别赠言中,王勃常常以诗寄情,表达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以下是王勃送给好友的临别赠言中的经典诗句: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出自《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这两句诗表达了真挚的友谊不会因离别而愁苦,不会因距离而淡漠,只要心怀挚情,千山万水不再遥远。这是王勃送别诗中的千古名句,常被用来鼓励友人…

    2024年12月16日
    2060
  • 博喻荷塘月色的诗句,如何描绘夜色之美?

    博喻荷塘月色的诗句,往往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笔触,将荷塘与月色交织在一起,共同描绘出夜色之美。以下是一些描绘荷塘月色及夜色之美的经典诗句及其赏析: “万顷波光摇月碎,一天风露藕花香。” 出自黄庚的《临平泊舟》。这句诗描绘了一望无际的水面上,微风吹过,水波轻轻荡漾,月亮的倒影在波浪中摇曳破碎;露水凝结,凉意袭人,微风送来阵阵藕花的香气,沁人心脾。诗人通过“波…

    2024年12月21日
    2140
  • 儿子喜欢背的诗有哪些?亲子共读的经典诗歌推荐

    儿子喜欢背的诗有哪些?亲子共读的经典诗歌推荐 一、为什么选择诗歌进行亲子共读? 诗歌语言精练、韵律感强,特别适合儿童语言启蒙。研究表明,3-6岁是孩子语言敏感期,背诵诗歌能:– 提升记忆力(如《静夜思》仅20字,易记易背)– 培养审美能力(如《春晓》中的自然意象)– 增进亲子情感(共读时的互动与肢体语言) 二、儿子最爱的5…

    2025年6月11日
    810
  • 有关诗的霸气句子有哪些?诗歌中豪情万丈的经典名句

    诗歌中豪情万丈的经典名句:霸气的诗性表达 一、壮志凌云的霸气宣言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此句以金甲磨穿的意象,凸显战士誓死报国的决绝,霸气中透出悲壮。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杜甫借泰山之巅的视角,抒发征服天地的雄心,成为后世励志名句。 二、舍我其谁的王者气…

    2025年6月11日
    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