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桥明月夜是哪首诗?

Random Image

24桥明月夜是哪首诗?

1. 诗歌出处与背景

“24桥明月夜”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寄扬州韩绰判官》。此诗是杜牧离开扬州后,怀念友人韩绰所作,描绘了扬州城的繁华与浪漫夜景。

原诗全文
> 青山隐隐水迢迢,
> 秋尽江南草未凋。
> 二十四桥明月夜
> 玉人何处教吹箫。

重点内容
二十四桥是扬州著名景点,象征唐代扬州的富庶与风雅。
“玉人”一说指韩绰,另一说指歌伎,体现唐代文人雅士的风流生活。

2. 二十四桥的历史与文化意义

2.1 桥梁的争议

关于二十四桥的具体所指,学界有两种主流观点:
1. 一座桥名:清代《扬州画舫录》记载为“吴家砖桥”,因传说有24位美人吹箫得名。
2. 二十四座桥的总称:北宋沈括《梦溪笔谈》列举扬州城内24座桥名。

实际案例
现代扬州复建的“二十四桥”景区(瘦西湖内),融合了单桥与24座桥的意象,桥长24米,宽2.4米,栏杆24根,呼应历史典故。

2.2 诗歌的文学影响

杜牧此句成为扬州的文化符号,后世多引用:
– 宋代姜夔《扬州慢》中“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是对杜牧的致敬与时代变迁的感慨。
– 现代文旅宣传常以“二十四桥明月夜”为标语,如2023年扬州中秋灯会以此为主题,还原唐代诗意场景。

3. 如何记忆与鉴赏这首诗?

重点内容
意象对比:前两句写远景(青山、秋水),后两句聚焦近景(桥、月、人),层次分明。
情感含蓄:表面写景,实则寄托对友人的调侃(“教吹箫”暗指韩绰的风流雅趣)。

实际应用案例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常通过对比杜牧《江南春》(“南朝四百八十寺”)与此诗,引导学生理解唐代诗人对江南的多元描绘。

4. 总结

“二十四桥明月夜”不仅是杜牧笔下的经典意象,更成为扬州的文化名片。其背后蕴含的历史争议文学传承现代应用,值得深入探究。

(0)
上一篇 2025年7月1日
下一篇 2025年7月1日

相关推荐

  • 词牌的诗有哪些?解析词牌名与诗歌创作的关联

    词牌的诗有哪些?解析词牌名与诗歌创作的关联 一、什么是词牌? 词牌是中国古代填词时使用的固定曲调名称,规定了词的格律、字数、句式和押韵方式。词牌最初与音乐密切相关,后逐渐脱离乐曲成为独立的文学形式。 重点内容:词牌不仅是格式模板,更承载了特定的情感基调。例如《满江红》多用于豪放悲壮之作,而《浣溪沙》则适合婉约细腻的抒情。 — 二、经典词牌及其代表…

    2025年4月15日
    1250
  • 唐代的词有哪些

    唐代的词作品虽然不如宋词那样繁荣,但也有一定的数量和艺术价值。唐代的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以下是一些著名的唐代词作: 敦煌曲子词 敦煌曲子词是在敦煌石窟中发现的唐五代时期的民间词曲,内容广泛,包括边客游子之呻吟、忠臣义士之壮语、隐君子之怡情悦志、少年学子之热望与失望,以及佛子之赞颂、医生之歌诀等。这些词曲语言直率、热烈…

    2024年9月22日
    2210
  • 好元公园诗作探秘:有哪些诗描绘了公园的美景?

    好元公园诗作探秘:有哪些诗描绘了公园的美景? 一、好元公园的自然诗画 好元公园作为城市中的绿洲,其四季美景激发了无数诗人的创作灵感。古典与现代诗作中,不乏对其湖光山色、花木亭台的细腻刻画。以下是几类典型主题: 1. 四季之景 – 《春游好元》(清代·张问陶) *”曲径通幽处,繁花照眼明。风来波影碎,人在画中行。”* 重点内…

    2025年6月9日
    400
  • 语文诗的形式有哪些?古诗、现代诗与散文诗

    语文诗的形式有哪些?古诗、现代诗与散文诗 诗歌作为文学的重要体裁,历经千年演变形成了丰富的形式。本文将从古诗、现代诗和散文诗三类展开分析,结合经典案例探讨其特点与差异。 — 一、古诗:传统格律与意象之美 古诗以严格的格律规范和凝练语言为特征,主要分为:1. 绝句(四句)与律诗(八句) – 五言/七言为主,讲究平仄、对仗与押韵。 &#8…

    2025年5月30日
    630
  • 《村居》全诗描绘了哪些田园景物?

    《村居》这首诗,根据流传最广的清代诗人高鼎的版本,全诗如下: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此诗主要描绘了春天的田园景物,具体如下: 自然景物: 草长莺飞:描绘了早春二月,万物复苏,小草开始生长,黄莺在空中自由飞翔的景象,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拂堤杨柳醉春烟:杨柳的枝条轻轻拂过河堤,仿佛在春天的雾气中沉醉,展现了春天的柔美与…

    2024年12月11日
    1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