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桥明月夜是哪首诗?

Random Image

24桥明月夜是哪首诗?

1. 诗歌出处与背景

“24桥明月夜”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寄扬州韩绰判官》。此诗是杜牧离开扬州后,怀念友人韩绰所作,描绘了扬州城的繁华与浪漫夜景。

原诗全文
> 青山隐隐水迢迢,
> 秋尽江南草未凋。
> 二十四桥明月夜
> 玉人何处教吹箫。

重点内容
二十四桥是扬州著名景点,象征唐代扬州的富庶与风雅。
“玉人”一说指韩绰,另一说指歌伎,体现唐代文人雅士的风流生活。

2. 二十四桥的历史与文化意义

2.1 桥梁的争议

关于二十四桥的具体所指,学界有两种主流观点:
1. 一座桥名:清代《扬州画舫录》记载为“吴家砖桥”,因传说有24位美人吹箫得名。
2. 二十四座桥的总称:北宋沈括《梦溪笔谈》列举扬州城内24座桥名。

实际案例
现代扬州复建的“二十四桥”景区(瘦西湖内),融合了单桥与24座桥的意象,桥长24米,宽2.4米,栏杆24根,呼应历史典故。

2.2 诗歌的文学影响

杜牧此句成为扬州的文化符号,后世多引用:
– 宋代姜夔《扬州慢》中“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是对杜牧的致敬与时代变迁的感慨。
– 现代文旅宣传常以“二十四桥明月夜”为标语,如2023年扬州中秋灯会以此为主题,还原唐代诗意场景。

3. 如何记忆与鉴赏这首诗?

重点内容
意象对比:前两句写远景(青山、秋水),后两句聚焦近景(桥、月、人),层次分明。
情感含蓄:表面写景,实则寄托对友人的调侃(“教吹箫”暗指韩绰的风流雅趣)。

实际应用案例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常通过对比杜牧《江南春》(“南朝四百八十寺”)与此诗,引导学生理解唐代诗人对江南的多元描绘。

4. 总结

“二十四桥明月夜”不仅是杜牧笔下的经典意象,更成为扬州的文化名片。其背后蕴含的历史争议文学传承现代应用,值得深入探究。

(0)
上一篇 1天前
下一篇 1天前

相关推荐

  • 童年乡村生活的诗有哪些?在诗词中遇见田园记忆

    童年乡村生活的诗有哪些?在诗词中遇见田园记忆 一、田园诗词中的童年记忆 中国古典诗词中,乡村生活常被赋予诗意与温情,尤其是描写童年田园时光的作品,往往充满纯真、自由与自然之美。这类诗词不仅展现了农耕文化的魅力,也承载了人们对故乡的深切怀念。 1. 经典田园诗中的童年意象 – 《村居》——高鼎 >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 …

    2025年6月1日
    430
  • 家乡宜宾的诗有哪些古诗?巴蜀风土的诗意呈现

    家乡宜宾的诗有哪些古诗?巴蜀风土的诗意呈现 一、宜宾的地理与历史背景 宜宾,古称“僰道”或“戎州”,地处四川盆地南缘,是长江、岷江、金沙江三江交汇之地,素有“万里长江第一城”之称。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在此留下诗篇。 二、古代诗人笔下的宜宾 1. 杜甫《宴戎州杨使君东楼》 重点内容:杜甫在唐代宗永泰元年(765年)途经戎州(今宜…

    2025年6月15日
    320
  • 爱国诗句有哪些?家国情怀在诗词中的表达方式

    爱国诗句有哪些?家国情怀在诗词中的表达方式 一、经典爱国诗句摘录 1.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陆游临终仍心系国家统一,展现赤子之心*2.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以生死明志,彰显民族气节*3.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8…

    2025年5月16日
    360
  • 淡抹浓妆总相宜是哪首诗?

    淡抹浓妆总相宜:出自哪首古诗? 诗句出处 “淡抹浓妆总相宜”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全诗如下: >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诗句解析 1. 核心意象: 诗人将西湖比作西施(西子),通过”淡妆”与&#82…

    6天前
    200
  • 东边日出西边雨是哪首诗?

    东边日出西边雨:古诗名句溯源与赏析 诗句出处与背景 “东边日出西边雨”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竹枝词二首·其一》。全诗内容为: >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这首诗创作于刘禹锡任夔州刺史期间(822-824年),是巴渝民歌的仿作,具有鲜明的民歌特色。 诗句解析 1. 气象现象的文学…

    6天前
    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