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冠一怒为红颜出自哪首诗?

冲冠一怒为红颜:出处、背景与文化影响

一、诗句出处与原文

“冲冠一怒为红颜”出自明末清初诗人吴伟业(号梅村)的叙事长诗《圆圆曲》。该诗创作于1651年左右,全诗共78句,通过陈圆圆与吴三桂的故事,反映明清易代之际的历史风云。

《圆圆曲》关键段落

> 鼎湖当日弃人间,破敌收京下玉关。
> 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 红颜流落非吾恋,逆贼天亡自荒宴。
> 电扫黄巾定黑山,哭罢君亲再相见。

二、历史背景解析

1. 核心事件:吴三桂引清兵入关

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帝自缢。据传吴三桂因爱妾陈圆圆被李自成部将刘宗敏掳走,遂打开山海关引清军入关,导致明朝灭亡。

2. 诗句的双重含义

表层:描写吴三桂为红颜震怒
深层:暗讽吴三桂“借故叛明”的政治选择

三、文化影响与案例实证

1. 文学再创作案例

京剧《霸王别姬》:程蝶衣台词”自古英雄爱美人,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1993年改编版)
金庸《鹿鼎记》:吴三桂形象塑造直接引用该诗句(第32回)

2. 现代误用现象

2020年某历史类自媒体将诗句误归于白居易《长恨歌》,引发学界批评,反映大众对古典诗词出处的认知模糊

四、学术争议焦点

1. 史实性质疑:现代学者陈生玺考证,陈圆圆被掳可能为吴三桂叛变的借口而非主因(《明清易代史独见》)
2. 创作动机:日本学者吉川幸次郎认为吴伟业通过该诗表达对文人节气沦丧的反思

五、教学应用建议

高中语文:可作为”以诗证史”典型案例
大学文学史:分析七言歌行的叙事特征时,需重点讲解该诗的“春秋笔法”

> 专家警示:使用该典故时应区分文学想象与历史事实,避免简单化历史归因(北大历史系教授赵世瑜,2018)

(0)
上一篇 2025年7月1日 下午9:31
下一篇 2025年7月1日 下午9:31

相关推荐

  • 汪张博的诗有哪些?新生代诗人的语言实验

    汪张博的诗有哪些?新生代诗人的语言实验 一、汪张博的诗歌创作概述 汪张博是中国新生代诗人的代表之一,其作品以语言实验性和意象碎片化著称。他的诗歌常打破传统语法结构,通过非线性叙事和跨媒介表达探索现代人的精神困境。 二、汪张博的代表性诗作 1. 《午夜削苹果》 这首诗以日常动作为切入点,通过“削苹果”这一行为解构时间与记忆的关联。例如:> “刀锋划破果皮…

    2025年4月27日
    1220
  •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表达了何种愿望?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深层愿望解析 一、诗句的历史背景与核心意象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出自唐代诗人王昌龄的《出塞》,这两句诗通过对汉代名将李广的追忆,折射出唐代边塞面临的现实困境。诗中“龙城飞将”既指卫青奇袭龙城的战例,更暗合飞将军李广镇守边关的典故,而“胡马度阴山”则勾勒出游牧民族突破边防线的危机场景。这种时空交错的书写手法,深…

    2025年10月25日
    270
  • 杜牧最有名的两首诗?

    杜牧最有名的两首诗及其艺术特色 # 一、杜牧的诗歌地位与风格 杜牧(803-852年),晚唐杰出诗人,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其诗以七言绝句成就最高,风格俊爽峭健,兼具历史沧桑感与生活情趣。以下两首作品被公认为其代表作,兼具文学价值与社会意义。 # 二、《清明》:永恒的节气经典 # 1. 原诗呈现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

    2025年6月26日
    1000
  • 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哪一首诗?

    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哪一首诗? 一、诗句出处与作者 “每逢佳节倍思亲”出自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是王维17岁时所作,表达了游子在重阳节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二、全诗内容解析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重点内容解析:1. &…

    2025年6月26日
    830
  • 陶渊明报国的诗有哪些?隐逸诗人的家国矛盾

    陶渊明报国的诗有哪些?隐逸诗人的家国矛盾 一、陶渊明的双重身份:隐士与士人 陶渊明(365—427)是东晋末年至南朝宋初的著名诗人,以“隐逸诗人”著称。然而,他的作品中并非只有田园牧歌,还隐含了深沉的报国情怀与家国矛盾。这种矛盾源于他作为士人的社会责任与个人追求隐逸的理想之间的冲突。 二、陶渊明诗歌中的报国主题 尽管陶渊明以归隐闻名,但他的部分诗作仍流露出对…

    2025年4月29日
    1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