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沙如雪是哪一首诗?

大漠沙如雪是哪一首诗?

1. 诗歌出处及背景

“大漠沙如雪”出自唐代诗人李贺的《马诗二十三首·其五》。这首诗是李贺咏马组诗中的第五首,通过描绘边塞风光,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重点内容
该句以比喻手法将大漠的沙粒比作白雪,既展现了边塞的壮阔景象,又暗含苍凉之感,是李贺”奇峭冷艳”诗风的典型体现。

2. 全诗内容及注解

“`
马诗二十三首·其五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

重点内容解析
“燕山月似钩”:用弯月比喻武器,暗示战争氛围
“金络脑”:象征马匹受重视,暗喻人才渴望被重用
– 全诗通过”马”的意象,表达诗人对建功立业的渴望

3. 艺术特色分析

3.1 意象组合的独创性

案例
敦煌莫高窟第45窟壁画中的”胡商遇盗图”,同样以”大漠+新月”的组合表现西域风情,但与李贺诗中”沙如雪+月似钩”的冷峻奇崛风格形成鲜明对比。

3.2 比兴手法的运用

重点内容
诗人通过”马”的视角:
1. 前两句写景:大漠燕山的战场环境
2. 后两句抒情:渴望驰骋疆场的抱负
这种”物我合一”的手法影响了后世边塞诗创作。

4. 后世影响与误读辨析

4.1 常见误读现象

案例
某中学语文试题将”沙如雪”简单解释为”沙漠夜晚温度低”,忽略了:
– 比喻背后的心理感受(孤寂苍凉)
– 与”月似钩”形成的战争意象群

4.2 文化衍生作品

1. 舞蹈诗剧《大漠沙如雪》(2021年国家大剧院演出)
2. 纪录片《河西走廊》片头采用该诗句意境

重点内容:这些创作都抓住了原诗“壮美与悲怆并存”的美学特质。

5. 教学应用建议

对于该诗的教学,建议采用:
对比阅读:与王维”大漠孤烟直”比较意境差异
意象绘图:让学生用视觉化表现”沙如雪””月似钩”的独特美感
创作实践:模仿李贺比喻手法描写现代城市景观

结语:这首诗通过28个字构建出辽阔的审美空间,其艺术价值在于将个人命运与边塞意象完美融合,成为唐代咏物诗的典范之作。

(0)
上一篇 2025年7月1日 下午9:31
下一篇 2025年7月1日 下午9:31

相关推荐

  • 叙述白居易的诗有哪些?从《琵琶行》看叙事诗巅峰

    白居易的诗有哪些?从《琵琶行》看叙事诗巅峰 一、白居易诗歌的主要类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中唐时期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语言通俗,可分为以下几类: 1. 讽喻诗:以《秦中吟》《新乐府》为代表,揭露社会矛盾,反映民生疾苦。 – 例:《卖炭翁》中“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直指底层百姓的悲惨命运。 2…

    2025年4月29日
    1320
  • 春耕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哪首诗?

    “春耕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出处与农业智慧解析 一、诗句出处与背景 “春耕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出自唐代诗人李绅的组诗《悯农二首》(其一),全诗如下:>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这首诗通过对比农民的辛勤劳作与悲惨结局,揭露了封建社会剥削的残酷性,同时高度概括了农业生产的自然规律。 二、诗句的农业科学内涵 1. 春耕与秋…

    2025年6月26日
    1160
  • 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来自哪一首诗?

    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诗句溯源与文化解析 诗句来源考证 “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并非出自古典诗词,而是现代人对中秋意象的创造性表达。经过系统检索《全唐诗》《宋词三百首》等权威典籍,未发现完全匹配的原句。 这种表达方式实际上融合了两个经典文学意象:1. “月圆人不圆”:化用自宋代苏轼《水调歌头》”人有悲欢…

    2025年6月24日
    870
  • 枫的意象在哪些诗句中最为深刻?

    枫的意象在古诗词中常被赋予丰富的象征意义,它不仅是自然之美的代表,更是诗人情感的寄托。以下是一些枫的意象最为深刻的诗句: 杜牧《山行》 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赏析:此句描绘了深秋时节,山林间枫叶如火,层林尽染的壮丽景象。诗人停下车来,沉醉于这枫林晚景之中,赞叹霜叶之红比二月的春花还要艳丽。这里,枫林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更寓意着生命的热烈…

    2024年12月28日
    3180
  • 唐诗研究在21世纪有哪些新的热点与趋势?

    21世纪唐诗研究的新热点与趋势 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唐诗研究在继承传统学术成果的基础上,借助新技术、新理论,呈现出多元化、跨学科的发展态势。学者们从文献整理、文本阐释到文化研究,不断拓展研究视野,形成了若干引人注目的新热点与趋势。 # 数字人文与唐诗研究 # 数据库建设与量化分析 数字人文技术的应用已成为唐诗研究的重要突破点。北京大学《全唐诗》分析系统、…

    2025年11月9日
    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