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选自哪首诗?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诗句出处及文化内涵解析

# 一、诗句出处考证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这两句脍炙人口的诗句出自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月夜忆舍弟》。该诗创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秋,时值安史之乱期间,杜甫因战乱与兄弟离散,在秦州(今甘肃天水)写下这首充满家国情怀的五言律诗。

完整原诗如下:
“`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

# 二、诗句艺术特色分析

# 1. 意象运用特征

“露白”:既指白露节气(诗中创作时间恰逢白露),又暗喻战乱时代的肃杀氛围
“月明”:通过主观化的表达,突破物理真实,强化情感真实

典型案例:在2022年央视中秋晚会上,主持人引用此句时特别强调:”杜甫用反物理的表述,创造了最动人的情感真实”。

# 2. 对仗艺术

诗句采用工对形式:
– 时间对空间(今夜-故乡)
– 自然现象对人文情感(露白-月明)
– 视觉对感觉(白-明)

# 三、文化传播案例

1. 教育领域应用
– 被收入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
– 2023年高考全国卷Ⅰ古诗词鉴赏题选用此诗

2. 现代文艺再创作
– 作家余光中在《乡愁》中化用此意境
– 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用此句作为转场字幕

3. 国际传播案例
– 大英博物馆”中国诗歌特展”中英文对照展示此诗
– 汉学家宇文所安(Stephen Owen)译本获美国诗歌翻译奖

# 四、学术争议焦点

1. 创作时间考证
有学者(如傅璇琮)根据唐代历法推算,认为实际写作时间可能早于白露节气,存在艺术虚构成分。

2. 情感解读分歧
– 传统观点:思乡怀亲
– 新锐解读(如葛晓音):隐含对朝廷平叛不力的讽喻

重点提示:据《杜诗详注》统计,杜甫现存诗中涉及”月”意象达174处,此句被公认为最具感染力的月意象运用之一。

(0)
上一篇 2025年7月1日 下午9:31
下一篇 2025年7月1日 下午9:31

相关推荐

  • 人教版散文诗有哪些?教材中的现代诗文选篇解读

    人教版散文诗选篇及现代诗文解读 一、人教版教材中的经典散文诗 散文诗作为介于诗歌与散文之间的特殊文体,在人教版语文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其特点是:– 兼具诗的意境与散文的自由– 语言凝练却不受格律限制– 常采用象征、隐喻等表现手法 (一)初中阶段代表性篇目 1. 《金色花》(泰戈尔) – 七年级上册选篇 &#82…

    2025年5月4日
    1340
  • 李煜有哪些诗?南唐后主的词作精华

    李煜有哪些诗?南唐后主的词作精华 一、李煜的生平与文学地位 李煜(937年-978年),南唐最后一位国君,史称“南唐后主”。他虽在政治上碌碌无为,但在文学上成就斐然,尤其是词作,被誉为“千古词帝”。其作品以亡国前后为分界,前期多写宫廷享乐,后期则充满亡国之痛,情感深沉,艺术价值极高。 二、李煜的代表词作分类 1. 前期作品:宫廷生活与男女情爱 李煜早期词作风…

    2025年4月10日
    1600
  • 写节日的思乡诗有哪些?节日诗词中的离愁别绪与团圆渴望

    节日诗词中的离愁别绪与团圆渴望 一、思乡诗在节日中的情感表达 节日是传统文化中情感凝聚的重要载体,而思乡诗则通过特定意象(如明月、灯火、家书)抒发游子对故乡的深切眷恋。重点内容:节日强化了时空阻隔感,使离愁别绪与团圆渴望形成鲜明对比,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成为千古绝唱。 二、典型节日与思乡诗案例 1. 中秋:明月意象…

    2025年6月24日
    710
  • 感怀诗的成因有哪些?从时代背景看诗人情感表达的深层逻辑

    感怀诗的成因及其时代背景下的情感表达逻辑 一、感怀诗的定义与特征 感怀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重要类型,以抒发个人情感、反思人生际遇或感慨时代变迁为核心特征。其语言多含蓄深沉,常借助意象(如秋月、孤雁、残阳)传递孤独、忧患或超脱等复杂情绪。 重点内容:感怀诗的本质是诗人通过个体经验与外部世界的互动,完成对生命、历史或社会的哲学性思考。 — 二、感怀诗的…

    2025年5月28日
    840
  • 现代夜主题诗选:在黑暗中寻找光明的诗意表达

    现代夜主题诗选:在黑暗中寻找光明的诗意表达 一、夜的诗学:黑暗作为创作母题 黑夜在文学传统中既是恐惧的象征,也是灵感的源泉。现代诗人通过夜的意象,探索人类存在的孤独、迷茫与救赎。如博尔赫斯在《夜晚的故事》中写道:”黑夜是世界的裂缝,光从那里渗入“,将黑暗转化为哲学思考的载体。 重点案例:– 北岛《午夜之门》:”…

    2025年4月27日
    1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