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水照花人出自哪首诗?
“临水照花人”的出处
“临水照花人”这一意象出自宋代词人李清照的《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原词如下:
>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虽然“临水照花人”并非直接出自此词,但后世常将李清照笔下“人比黄花瘦”的孤高自怜意象与“临水照花”的意境结合,形成一种对女性顾影自怜、孤芳自赏的文学化表达。
意象的演变与文学化
1. 张爱玲的引用:
现代作家张爱玲在《天才梦》中写道:“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并以“临水照花人”自喻,形容自己孤绝清冷的文学气质。这一用法使“临水照花人”成为经典文学意象。
重点内容:张爱玲将李清照的“黄花”意象进一步抽象化,赋予其现代女性自我审视的意味。
2. 实际案例——影视作品中的化用:
在电视剧《如懿传》中,角色“如懿”在冷宫中对水自照的场景,被观众解读为“临水照花人”的具象化表现,暗喻其孤独与坚守。
学术争议与补充
部分学者认为,“临水照花”的意象可能更早见于唐代诗歌,如李商隐《无题》中“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但明确将“临水”与“照花人”结合的仍是李清照词作的衍生诠释。
结论
“临水照花人”虽非直接出自某一首诗,但其核心意境源于李清照《醉花阴》的“人比黄花瘦”,经后世文人(如张爱玲)的再创作,成为象征孤高自怜的经典文学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