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飞在青云端是哪首诗?
诗歌出处与背景
“飞在青云端” 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古朗月行》。这首诗是李白借月亮意象抒写人生感慨的经典之作,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展现了诗人对光明、纯洁的向往,以及对现实黑暗的隐晦批判。
原诗全文
“`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
重点内容解析
1. “飞在青云端”的意象
– 诗句将月亮比喻为“瑶台镜”,悬浮于青云之上,凸显月亮的高洁与神秘。
– “青云”象征高远的境界,与李白追求自由、超脱世俗的精神契合。
2. 诗歌的深层寓意
– 前四句写童年对月亮的纯真想象,后八句转向对“蟾蜍蚀月”(象征黑暗侵蚀光明)的忧愤。
– 李白借神话传说(如后羿射日)暗讽当时朝政的腐败。
实际案例:诗歌的现代应用
1. 教育领域
– 该诗被选入小学语文教材,用于培养儿童的想象力。例如,教师会引导学生对比“白玉盘”与“瑶台镜”的比喻,理解诗歌的生动性。
2. 文化创作
– 2023年央视节目《经典咏流传》中,歌手将《古朗月行》谱曲演唱,“飞在青云端”一句因旋律空灵广受好评,展现传统诗歌的现代生命力。
总结
《古朗月行》通过月亮意象的层层递进,体现了李白诗歌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结合的特点。“飞在青云端”不仅是儿童眼中的奇幻画面,更承载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追求,成为流传千年的经典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