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别家乡岁月多是哪首诗?

离别家乡岁月多是哪首诗?

《回乡偶书》——贺知章的经典之作

“离别家乡岁月多”出自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二首·其一》。全诗如下:
>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重点内容:这首诗通过对比少年离乡与老年归家的场景,深刻表达了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是古代思乡诗的典范。

诗歌背景与解析

1. 作者生平
贺知章(659—744年),盛唐诗人,36岁中进士后离乡,86岁辞官归隐,时隔50年重返故乡,写下此诗。
实际案例:诗中“鬓毛衰”直接反映了他晚年白发苍苍的形象,与“少小离家”形成强烈对比。

2. 核心情感
乡愁与陌生感:家乡儿童将他视为“客”,凸显了身份认同的撕裂
岁月沧桑:通过“岁月多”三字,凝练概括了半生漂泊的无奈。

现代社会的共鸣

实际案例
– 当代打工者长期离乡后返乡,常面临类似情景(如方言未改但家乡巨变)。
– 研究显示(《中国人口流动报告》),超过60%的务工人员因多年未归,与故乡产生情感隔阂。

重点内容:贺知章的诗句跨越千年仍引发共鸣,正是因为人类对“根”的追寻是永恒的命题。

延伸思考

如何用现代方式表达类似情感?
– 电影《山河故人》(贾樟柯导演)中“每个人只能陪你走一段路”,与“儿童笑问客从何处来”异曲同工。

重点内容:传统文化通过创新表达,仍能触动当代人心灵。

(0)
上一篇 2025年7月1日 下午9:29
下一篇 2025年7月1日 下午9:29

相关推荐

  • 龚自珍的诗有哪些经典作品?“我劝天公重抖擞”背后的思想锋芒

    龚自珍的经典诗作及其思想锋芒 一、龚自珍的经典诗歌作品 作为清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龚自珍(1792-1841)留下了大量富有思想性和艺术性的诗作。他的诗歌以批判现实、呼唤变革著称,以下是几部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1. 《己亥杂诗》(共315首) – 这是龚自珍辞官南归途中创作的组诗 – 名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

    2025年7月13日
    680
  • 蒲道源的哪些诗比较著名?

    蒲道源(1260~1336),元代散曲家、诗人,字得之,号顺斋,世居眉州青神县(今属四川省),后徙居兴元南郑(今属陕西省)。蒲道源虽非文坛巨擘,但其诗文颇多可观之处。以下是他的一些著名诗作: 1. 《酹江月·次李寿卿侍西轩先生九日赏菊》 这是蒲道源的一首元曲作品,以赏菊为主题,展现了深秋时节的菊花之美和文人雅士的赏菊之情。 2. 《清平乐·寿李平章》 这是一…

    2024年10月28日
    2810
  • 王沂孙《扫花游·秋声》的“商飙乍发渐淅淅初闻萧萧还住”如何摹写无形的秋声?

    王沂孙《扫花游·秋声》中无形秋声的摹写艺术 一、听觉意象的层叠呈现 “商飙乍发渐淅淅初闻萧萧还住” 通过三组叠词构建了完整的听觉序列。词人先以“商飙乍发”点明秋声源起,继用“淅淅”模拟初起的细微声响,再以“萧萧”描摹风声渐强的状态,最终以“还住”完成声音的消逝过程。这种层递式描写,如同音乐中的渐强与渐弱符号,使无形的秋风具象化为可感知的声波运动。 二、通感手…

    2025年11月2日
    180
  • 春雪这首诗有哪些景物?韩愈笔下的冬春交织图景

    韩愈《春雪》中的景物解析:冬春交织的独特图景 一、《春雪》原诗与背景 韩愈的《春雪》以简练笔触描绘了冬春交替时的矛盾景象:>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重点内容:此诗写于元和十年(815年),韩愈通过“白雪”与“草芽”的对比,展现北方早春的典型特征——冬雪未消而春意已萌。 二、诗中的核心景物分析…

    2025年5月8日
    1260
  • 苏辙追悼苏轼的诗有哪些?在兄弟诗中感受生死离别

    苏辙追悼苏轼的诗有哪些?在兄弟诗中感受生死离别 一、苏辙与苏轼的兄弟情深 苏轼与苏辙是宋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兄弟文人,合称“二苏”。两人不仅是血缘至亲,更是文学知己。苏轼一生宦海沉浮,苏辙始终相伴左右,甚至在苏轼因“乌台诗案”获罪时,苏辙主动请求贬官以救兄长。这种深厚情感在苏轼去世后,化为苏辙笔下悲怆的悼亡诗。 二、苏辙追悼苏轼的代表诗作 1. 《亡兄子瞻端明墓…

    2025年6月1日
    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