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别家乡岁月多是哪首诗?

Random Image

离别家乡岁月多是哪首诗?

《回乡偶书》——贺知章的经典之作

“离别家乡岁月多”出自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二首·其一》。全诗如下:
>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重点内容:这首诗通过对比少年离乡与老年归家的场景,深刻表达了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是古代思乡诗的典范。

诗歌背景与解析

1. 作者生平
贺知章(659—744年),盛唐诗人,36岁中进士后离乡,86岁辞官归隐,时隔50年重返故乡,写下此诗。
实际案例:诗中“鬓毛衰”直接反映了他晚年白发苍苍的形象,与“少小离家”形成强烈对比。

2. 核心情感
乡愁与陌生感:家乡儿童将他视为“客”,凸显了身份认同的撕裂
岁月沧桑:通过“岁月多”三字,凝练概括了半生漂泊的无奈。

现代社会的共鸣

实际案例
– 当代打工者长期离乡后返乡,常面临类似情景(如方言未改但家乡巨变)。
– 研究显示(《中国人口流动报告》),超过60%的务工人员因多年未归,与故乡产生情感隔阂。

重点内容:贺知章的诗句跨越千年仍引发共鸣,正是因为人类对“根”的追寻是永恒的命题。

延伸思考

如何用现代方式表达类似情感?
– 电影《山河故人》(贾樟柯导演)中“每个人只能陪你走一段路”,与“儿童笑问客从何处来”异曲同工。

重点内容:传统文化通过创新表达,仍能触动当代人心灵。

(0)
上一篇 2025年7月1日
下一篇 2025年7月1日

相关推荐

  • 菊花的诗有哪些分析?解读古人借菊言志的深层密码

    菊花诗歌的文学分析与文化解码 一、菊花作为诗歌意象的历史溯源 菊花最早见于《礼记·月令》”季秋之月,菊有黄华”,至魏晋时期完成从自然物象到文学符号的转变。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其五》)确立其隐逸人格象征,唐宋时期发展为多元文化载体。 二、菊花诗歌的核心主题分析 1. 高洁品格的自我标榜 &#…

    2025年6月1日
    590
  • 刘诗诗古装剧造型盘点:古风美学与角色塑造的融合

    刘诗诗古装剧造型盘点:古风美学与角色塑造的融合 一、引言 刘诗诗凭借古典气质与精湛演技成为古装剧领域的标杆人物。她的造型不仅展现传统美学精髓,更通过服饰细节深化角色内涵。本文将以《步步惊心》《女医·明妃传》《醉玲珑》等代表作为例,解析其造型如何实现古风美学与角色塑造的完美融合。 — 二、经典角色造型解析 1. 《步步惊心》——马尔泰·若曦 造型亮…

    2025年4月27日
    940
  • 长明的其他修饰词,你知道几个?丰富你的词汇库

    “长明”一词常用来形容灯火、光亮等持久不灭,或某种精神、理念等长久存在。以下是一些可以用来修饰“长明”的词汇,它们能够丰富你的表达,使语言更加生动和多样: 不灭:强调永不熄灭的特性,如“不灭的长明灯”。 永恒:表达长久且持续不断的意味,如“永恒的长明之火”。 持久:突出长时间保持某种状态的特点,如“持久的长明光源”。 常亮:强调总是处于发光状态,如“常亮的长…

    2024年10月26日
    3910
  • 描写燕子身形的诗有哪些?捕捉古典诗词中的灵动意象

    描写燕子身形的诗有哪些?捕捉古典诗词中的灵动意象 燕子作为古典诗词中的经典意象,常被诗人用以寄托情感或描绘自然之美。其轻盈灵动的身形、敏捷的飞行姿态,成为文人墨客笔下常见的题材。以下是一些描写燕子身形的经典诗词及其分析。 一、燕子的身形特征在诗词中的体现 燕子的身形特点包括轻盈、纤细、敏捷,诗人常通过比喻、白描等手法突出这些特征。例如: 1. 杜甫《绝句》 …

    2025年6月3日
    650
  • 几许人是惊世才出自哪首诗?

    几许人是惊世才出自哪首诗? 一、诗句出处考据 “几许人是惊世才”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洗儿诗》。全诗内容如下: > 人皆养子望聪明,> 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孩儿愚且鲁,> 无灾无难到公卿。> 几许人是惊世才,> 白头辛苦蹈危机。 这首诗创作于元丰六年(1083年),是苏轼为刚出生的幼子苏过(小名&…

    2025年6月24日
    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