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别家乡岁月多是哪首诗?

Random Image

离别家乡岁月多是哪首诗?

《回乡偶书》——贺知章的经典之作

“离别家乡岁月多”出自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二首·其一》。全诗如下:
>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重点内容:这首诗通过对比少年离乡与老年归家的场景,深刻表达了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是古代思乡诗的典范。

诗歌背景与解析

1. 作者生平
贺知章(659—744年),盛唐诗人,36岁中进士后离乡,86岁辞官归隐,时隔50年重返故乡,写下此诗。
实际案例:诗中“鬓毛衰”直接反映了他晚年白发苍苍的形象,与“少小离家”形成强烈对比。

2. 核心情感
乡愁与陌生感:家乡儿童将他视为“客”,凸显了身份认同的撕裂
岁月沧桑:通过“岁月多”三字,凝练概括了半生漂泊的无奈。

现代社会的共鸣

实际案例
– 当代打工者长期离乡后返乡,常面临类似情景(如方言未改但家乡巨变)。
– 研究显示(《中国人口流动报告》),超过60%的务工人员因多年未归,与故乡产生情感隔阂。

重点内容:贺知章的诗句跨越千年仍引发共鸣,正是因为人类对“根”的追寻是永恒的命题。

延伸思考

如何用现代方式表达类似情感?
– 电影《山河故人》(贾樟柯导演)中“每个人只能陪你走一段路”,与“儿童笑问客从何处来”异曲同工。

重点内容:传统文化通过创新表达,仍能触动当代人心灵。

(0)
上一篇 1天前
下一篇 1天前

相关推荐

  • 民歌传统诗有哪些特点?口传文化与集体创作的艺术特征

    民歌传统诗的特点与口传文化的艺术特征 一、民歌传统诗的核心特点 1. 口头性与即兴性 民歌传统诗以口头传唱为主要传播方式,强调即兴创作。演唱者根据情境、听众反应灵活调整内容,如陕北民歌《信天游》中“上河里的鸭子下河里的鹅,一对对毛眼眼望哥哥”即通过比喻即兴表达情感。 2. 集体创作与变异性 民歌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在传播中不断被修改、丰富。例如《茉莉花》在不同…

    2025年5月8日
    700
  • 红酥手黄藤酒两首诗全诗?

    陆游与唐婉的《钗头凤》:两首千古绝唱的深情对话 # 一、《钗头凤·红酥手》全诗及背景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南宋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陆游时年31岁。据周密《齐东野语》记载,陆游与表妹唐婉被…

    6天前
    70
  • 春节有哪些著名的诗?王安石《元日》与春节诗传统

    春节诗歌的传统与经典:以王安石《元日》为中心 一、春节诗的文化意义 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自古便是文人墨客吟咏的重要题材。春节诗不仅记录节日习俗,更承载着人们对时序更迭的哲学思考、对家国团圆的深切期盼。从《诗经·豳风·七月》的”朋酒斯飨,曰杀羔羊“到唐宋诗词的繁荣,春节诗歌形成了独特的文学传统。 二、王安石《元日》的经典解…

    2025年5月31日
    360
  • 《短歌行》中求贤若渴的豪迈诗句

    《短歌行》中曹操以豪迈的笔触表达了自己求贤若渴的心情,以下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诗句: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这四句诗化用了《诗经·郑风·子衿》中的典故,原诗写一个姑娘在思念她的爱人,曹操则借此抒发对贤才的渴望与思念。他以“青青子衿”比喻贤才,表达了自己长久以来对贤才的挂念与追求。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这几句诗描…

    2024年12月15日
    1330
  • 传统现代诗有哪些?新旧诗体交融的创作实践

    传统与现代诗的交融:诗体演变与创作实践 一、传统现代诗的定义与分类 传统现代诗指在形式上保留古典诗歌格律、意象或主题,但在语言、情感表达或结构上融入现代性的诗歌创作。其核心特征是“旧体新用”,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1. 格律体现代诗 – 保留古典诗词的平仄、对仗或固定行数(如绝句、律诗),但内容反映现代生活。 – 案例:徐志摩《再别康桥…

    2025年5月31日
    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