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离别家乡岁月多是哪首诗?
《回乡偶书》——贺知章的经典之作
“离别家乡岁月多”出自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二首·其一》。全诗如下:
>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重点内容:这首诗通过对比少年离乡与老年归家的场景,深刻表达了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是古代思乡诗的典范。
—
诗歌背景与解析
1. 作者生平:
贺知章(659—744年),盛唐诗人,36岁中进士后离乡,86岁辞官归隐,时隔50年重返故乡,写下此诗。
– 实际案例:诗中“鬓毛衰”直接反映了他晚年白发苍苍的形象,与“少小离家”形成强烈对比。
2. 核心情感:
– 乡愁与陌生感:家乡儿童将他视为“客”,凸显了身份认同的撕裂。
– 岁月沧桑:通过“岁月多”三字,凝练概括了半生漂泊的无奈。
—
现代社会的共鸣
实际案例:
– 当代打工者长期离乡后返乡,常面临类似情景(如方言未改但家乡巨变)。
– 研究显示(《中国人口流动报告》),超过60%的务工人员因多年未归,与故乡产生情感隔阂。
重点内容:贺知章的诗句跨越千年仍引发共鸣,正是因为人类对“根”的追寻是永恒的命题。
—
延伸思考
如何用现代方式表达类似情感?
– 电影《山河故人》(贾樟柯导演)中“每个人只能陪你走一段路”,与“儿童笑问客从何处来”异曲同工。
重点内容:传统文化通过创新表达,仍能触动当代人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