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天开出一成都是哪首诗?
1. 诗歌背景与作者
“九天开出一成都” 出自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中的第二首。这首诗是李白在唐玄宗西巡成都(当时称为“南京”)时所作,以豪放的笔触赞美成都的繁华与壮丽。
重点内容:
– 作者:李白(唐代“诗仙”)
– 创作背景:安史之乱后,唐玄宗避乱入蜀,成都短暂成为唐朝的“南京”。
– 诗歌主题:通过夸张的想象,将成都描绘为“九天开出”的仙境,体现李白浪漫主义的风格。
—
2. 原诗全文与翻译
原诗:
> 《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其二》
> 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
> 草树云山如锦绣,秦川得及此间无?
翻译:
– “九天开出一成都”:成都仿佛是九天之上开辟出的仙境。
– “万户千门入画图”:城市建筑如画卷般美丽。
– 后两句对比成都与长安(秦川),强调成都的富庶与风光更胜一筹。
重点内容:
– “九天开出”是李白对成都的极致赞美,将现实城市神化为天赐之地。
– 诗中隐含对唐玄宗流亡的感慨,但整体以壮丽意象为主。
—
3. 实际案例:成都的文化象征意义
案例1:现代城市宣传
成都常以“天府之国”自称,“九天开出一成都”被广泛用于旅游推广中。例如:
– 2023年成都大运会宣传片引用此句,突出城市的历史底蕴与自然风光。
– 杜甫草堂景区将此诗刻于文化长廊,作为唐代成都繁荣的见证。
案例2:学术研究
学者王红霞在《李白与巴蜀文化》中指出,此诗反映了唐代成都作为西南政治经济中心的地位,“九天”的比喻实为对蜀地“易守难攻”地理优势的文学化表达。
—
4. 与其他诗歌的对比
李白另一首写成都的名作《登锦城散花楼》更侧重个人感受,而本诗则以宏大的视角展现城市全貌。
重点对比:
| 诗歌 | 主题 | 名句 |
|——|——|——|
| 《上皇西巡南京歌》 | 赞城市壮丽 | 九天开出一成都 |
| 《登锦城散花楼》 | 抒登楼豪情 | “飞梯绿云中,极目散我忧” |
—
5. 总结
“九天开出一成都”不仅是李白浪漫主义的典型体现,更成为成都千年文化形象的标志性诗句。其艺术价值与历史意义至今仍被广泛传播和研究。
重点内容:
– 诗句的夸张手法与地理现实结合,展现了文学与历史的交融。
– 成都通过此类诗歌持续强化“诗意城市”的文旅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