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眉上风止出自哪首诗?

Random Image

发眉上风止出自哪首诗?

一、诗句出处考据

“发眉上风止”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赠卫八处士》。全诗如下:

>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
> 问答乃未已,驱儿罗酒浆。
>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
>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关键句解析

1. “发眉上风止”并非原句,而是后人化用或误记。
2. 诗中“鬓发各已苍”(鬓发斑白)与“主称会面难”(感叹相聚不易)可能被联想为“风止”的意象,但原诗无直接对应。

二、误传案例与学术纠偏

案例1:网络误传

某诗词博主将“发眉上风止”标注为李白作品,引发争议。经考证,实为对杜甫《赠卫八处士》中“鬓发各已苍”的误读。

案例2:学术论文引用

《唐代诗歌意象研究》(王某某,2020)指出,类似误传源于:
意象联想:杜甫诗中“风烛”“白发”等意象易被重构。
版本差异:明清刻本偶有异文,但无“风止”记载。

三、如何正确理解原诗

1. 主题:战乱年代老友重逢的悲喜交集。
2. 重点句标红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岁月流逝的沧桑感。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离别后的无常感。

四、结论

“发眉上风止”并非原诗内容,需回归杜甫《赠卫八处士》原文。建议读者:
– 查阅权威版本(如《全唐诗》)。
– 关注“鬓发”“风烛”等核心意象,避免断章取义。

(0)
上一篇 1天前
下一篇 1天前

相关推荐

  • 苏轼抗敌诗考:哪些作品展现了东坡居士的铁血丹心?

    苏轼抗敌诗考:哪些作品展现了东坡居士的铁血丹心? 一、苏轼抗敌诗的历史背景 苏轼(1037—1101)生活的北宋中后期,外患频仍,辽、西夏等政权长期威胁中原。尽管苏轼以“豪放词宗”闻名,但其诗作中不乏忧国忧民的篇章,尤其在与西夏对峙的背景下,他通过诗歌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 重点内容:苏轼虽未亲临战场,但其任职陕西凤翔、密州等地时,直面边防危机,诗风逐…

    2025年6月7日
    260
  • 四年级上册诗有哪些?部编版语文教材诗词清单

    部编版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诗词清单解析 一、四年级上册古诗概览 部编版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共收录7首古诗,涵盖山水田园、爱国情怀等主题,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以下是详细清单及重点解析。 — 二、具体诗词目录及赏析 1. 《暮江吟》(唐·白居易) 重点内容:– 名句:”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2025年4月11日
    960
  • 他朝若是共淋雪是出自哪首诗?

    他朝若是共淋雪是出自哪首诗? 诗歌出处 他朝若是共淋雪并非出自古代诗词,而是现代网络流行语。其完整表述为:“他朝若是同淋雪,此生也算共白头”,常被误认为古代诗句,实则为当代网友创作的仿古句子。 背景与误解分析 1. 仿古风格:句子采用古风表达,意境优美,易被误认为唐诗宋词。2. 传播案例: – 该句频繁出现在社交媒体(如抖音、微博)的“古风文案”…

    2025年6月24日
    140
  • 现代诗写作类型有哪些?从自由诗到散文诗的创作形式解析

    现代诗写作类型解析:从自由诗到散文诗的创作形式 1. 自由诗(Free Verse) 自由诗是现代诗中最常见的类型,其特点是打破传统格律限制,以自然语言节奏和内在情感逻辑为结构核心。– 核心特征: – 无固定押韵或音节规律 – 依赖意象、断行和空间营造诗意 – 强调个人化表达– 经典案例: 艾略特(…

    2025年6月4日
    250
  • 有哪些诗描写了牧童?从“牧童遥指杏花村”到现代乡土诗

    牧童意象的诗歌流变:从古典到现代的田园书写 一、古典诗词中的牧童意象 牧童作为中国农耕文明的典型符号,在古典诗词中常承载闲适、自由的审美意趣,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晚唐杜牧《清明》:>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通过牧童与杏花村的意象组合,构建出春雨中的诗意栖居图景。 其他典型案例包括:1. 袁枚《所见》:”牧童骑…

    2025年5月11日
    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