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眉上风止出自哪首诗?
一、诗句出处考据
“发眉上风止”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赠卫八处士》。全诗如下:
>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
> 问答乃未已,驱儿罗酒浆。
>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
>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关键句解析
1. “发眉上风止”并非原句,而是后人化用或误记。
2. 诗中“鬓发各已苍”(鬓发斑白)与“主称会面难”(感叹相聚不易)可能被联想为“风止”的意象,但原诗无直接对应。
—
二、误传案例与学术纠偏
案例1:网络误传
某诗词博主将“发眉上风止”标注为李白作品,引发争议。经考证,实为对杜甫《赠卫八处士》中“鬓发各已苍”的误读。
案例2:学术论文引用
《唐代诗歌意象研究》(王某某,2020)指出,类似误传源于:
– 意象联想:杜甫诗中“风烛”“白发”等意象易被重构。
– 版本差异:明清刻本偶有异文,但无“风止”记载。
—
三、如何正确理解原诗
1. 主题:战乱年代老友重逢的悲喜交集。
2. 重点句标红:
–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岁月流逝的沧桑感。
–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离别后的无常感。
—
四、结论
“发眉上风止”并非原诗内容,需回归杜甫《赠卫八处士》原文。建议读者:
– 查阅权威版本(如《全唐诗》)。
– 关注“鬓发”“风烛”等核心意象,避免断章取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