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亩方塘一鉴开是哪首诗?

Random Image

半亩方塘一鉴开:出自哪首诗?

一、诗句出处与背景

“半亩方塘一鉴开”出自南宋理学家朱熹的七言绝句《观书有感二首·其一》。全诗如下:

>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关键解析

1. 意象解读
“半亩方塘”比喻书本或人的心智,“一鉴开”(如镜子般清澈)象征知识的明澈。
“源头活水”暗指持续学习的重要性,强调思想需不断更新。

2. 创作背景
朱熹通过观察池塘景象,阐发治学之道。此诗是宋代理学“格物致知”思想的文学化表达。

二、实际案例:诗句的现代应用

案例1:教育领域

清华大学图书馆将此诗刻于入口处,警示学子“知识需不断更新”(如源头活水)。
某中学语文课以该诗为例,引导学生对比“封闭知识体系”与“开放学习态度”的差异。

案例2:企业管理

海尔集团在内部培训中引用此诗,强调“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活水’”,呼应诗中“清如许”需依赖持续输入的理念。

三、延伸思考:诗句的哲学意义

1. 与西方哲学对比
朱熹的“活水”理论与苏格拉底“产婆术”(知识需不断追问)异曲同工,均指向动态认知观
2. 现实启示
– 个人成长:避免思维僵化(如“死水池塘”)。
– 组织发展:需建立开放系统(案例:华为“轮值CEO”制度)。

四、常见误区纠正

– ❌ 误记作者:此诗常被误归为陆游或杨万里作品,需注意朱熹的理学家身份
– ❌ 片面解读:仅关注自然描写,忽略其隐喻治学的核心意图。

通过这首诗,朱熹将抽象哲理具象化,至今仍为教育、管理等领域提供启示。“源头活水”一词更成为中文中“持续创新”的经典隐喻。

(0)
上一篇 2025年6月28日
下一篇 2025年6月28日

相关推荐

  • 江西南城麻姑山,有哪些诗词描绘?

    江西南城麻姑山是一座历史悠久、风景秀丽的名山,自古以来就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前来游览并留下诗词佳作。以下是一些描绘江西南城麻姑山的诗词: 南北朝 谢灵运:《游麻源三谷》 诗句:“南州实炎德,桂木凌寒山。铜陵映碧涧,石澄泻红泉。既枉隐沦客,亦栖肥循贤。险径无测度,天路非术阡。遂登群峰首,邈若升云烟。羽人绝仿佛,丹邱徒空筌。且申独往意,乘月弄清湲。” 唐代 李商隐…

    2024年10月4日
    2020
  • 宋词中描写秋千的词句有哪些

    宋词中描写秋千的词句丰富多样,这些词句不仅展现了秋千这一传统游乐活动的生动场景,还寄托了词人的丰富情感。以下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宋词中描写秋千的词句: 李清照《点绛唇·蹴罢秋千》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这句词开篇即描绘了一位少女荡罢秋千后的慵懒姿态,通过“蹴”字生动表现了秋千的玩法,而“纤纤手”则细腻地刻画了少女的形象。 欧阳修《渔家傲》 “况是踏青来…

    2024年9月21日
    1940
  • 滨城诗语有哪些文化活动?现代诗会与城市记忆的碰撞

    滨城诗语的文化活动:现代诗会与城市记忆的碰撞 滨城诗语的文化活动概览 滨城诗语作为一座融合历史与现代的文化名城,近年来通过多元化的文化活动,特别是现代诗会,成功激活了城市的文化记忆。这些活动不仅为诗人与文学爱好者提供了交流平台,更成为连接城市历史与当代生活的纽带。 1. 品牌活动:现代诗会 – “滨海之声”年度诗会:每年夏季举办,邀请国内知名诗人…

    2025年5月8日
    890
  • 诗人互酬诗作中的佳话有哪些?揭秘文人间的诗意唱和

    诗人互酬诗作中的佳话有哪些?揭秘文人间的诗意唱和 一、互酬诗作的传统与意义 互酬诗作是中国古代文人交往的重要方式,既体现才情切磋,又承载情感交流。这种传统可追溯至《诗经》中的“赠答”形式,至唐宋时期达到鼎盛。重点内容:文人通过诗歌唱和,既展现文学造诣,又巩固社会关系,甚至推动诗歌流派的发展。 — 二、经典案例:文人唱和的诗意佳话 1. 李白与杜甫…

    2025年4月23日
    910
  • 成都现代诗有哪些?城市诗歌与地域文化书写

    成都现代诗有哪些?城市诗歌与地域文化书写 一、成都现代诗的地域文化特质 成都作为“诗歌之城”,其现代诗创作深深植根于巴蜀文化的土壤,兼具历史厚重感与当代都市性。诗人常以方言、地标、民俗为媒介,构建独特的城市意象。例如:– 翟永明的《静安庄》通过成都乡村与城市的对比,展现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冲突。– 柏桦的《在清朝》以成都为背景,将历史碎…

    2025年5月31日
    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