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亩方塘一鉴开是哪首诗?

半亩方塘一鉴开:出自哪首诗?

一、诗句出处与背景

“半亩方塘一鉴开”出自南宋理学家朱熹的七言绝句《观书有感二首·其一》。全诗如下:

>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关键解析

1. 意象解读
“半亩方塘”比喻书本或人的心智,“一鉴开”(如镜子般清澈)象征知识的明澈。
“源头活水”暗指持续学习的重要性,强调思想需不断更新。

2. 创作背景
朱熹通过观察池塘景象,阐发治学之道。此诗是宋代理学“格物致知”思想的文学化表达。

二、实际案例:诗句的现代应用

案例1:教育领域

清华大学图书馆将此诗刻于入口处,警示学子“知识需不断更新”(如源头活水)。
某中学语文课以该诗为例,引导学生对比“封闭知识体系”与“开放学习态度”的差异。

案例2:企业管理

海尔集团在内部培训中引用此诗,强调“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活水’”,呼应诗中“清如许”需依赖持续输入的理念。

三、延伸思考:诗句的哲学意义

1. 与西方哲学对比
朱熹的“活水”理论与苏格拉底“产婆术”(知识需不断追问)异曲同工,均指向动态认知观
2. 现实启示
– 个人成长:避免思维僵化(如“死水池塘”)。
– 组织发展:需建立开放系统(案例:华为“轮值CEO”制度)。

四、常见误区纠正

– ❌ 误记作者:此诗常被误归为陆游或杨万里作品,需注意朱熹的理学家身份
– ❌ 片面解读:仅关注自然描写,忽略其隐喻治学的核心意图。

通过这首诗,朱熹将抽象哲理具象化,至今仍为教育、管理等领域提供启示。“源头活水”一词更成为中文中“持续创新”的经典隐喻。

(0)
上一篇 2025年6月28日 下午8:06
下一篇 2025年6月28日 下午8:06

相关推荐

  • 播放唐代诗人有哪些诗?音频平台诗歌传播现象观察

    播放唐代诗人有哪些诗?音频平台诗歌传播现象观察 一、音频平台成为诗歌传播新阵地 近年来,喜马拉雅、蜻蜓FM、网易云音乐等音频平台逐渐成为传统文化传播的重要渠道。其中,唐代诗歌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因其韵律优美、意境深远,成为平台上的热门内容。用户可通过搜索“李白”“杜甫”等诗人名字,轻松找到相关诗作的朗诵、解析甚至配乐演唱版本。 重点内容:音频平台通过场景化、…

    2025年5月31日
    810
  • 汪伦送李白的诗是哪一首?

    汪伦送李白的诗是哪一首? 背景介绍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李白与汪伦的友谊被传为佳话。汪伦是唐代泾县(今安徽泾县)的一位普通村民,而李白则是盛唐时期最负盛名的诗人之一。两人的交往因一首诗而流传千古。 重点内容:汪伦送李白的诗 汪伦并未直接为李白作诗,而是李白在离开泾县时,为汪伦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赠别诗——《赠汪伦》。这首诗表达了李白对汪伦深情厚谊的感激之情,…

    2025年6月28日
    670
  • 秋秋节的诗有哪些?中秋诗词中的月亮意象演变

    中秋诗词中的月亮意象演变 一、中秋节的诗有哪些? 中秋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历代文人留下了大量经典诗词。以下是一些代表性作品: 1. 唐代·张九龄《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重点内容:以月亮象征思念,奠定中秋诗的抒情基调。 2. 宋代·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重点内容:将月亮意象提升为哲学思考,表达对人生聚散…

    2025年5月1日
    1590
  • 不知今夕是何年是出自哪首诗?

    “不知今夕是何年”的出处及文学分析 一、诗句原始出处 “不知今夕是何年”出自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该词创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中秋,是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太守时所作。 完整词作如下:>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

    2025年7月1日
    500
  • 花弄影出自哪首诗?

    花弄影出自哪首诗? 一、出处与背景 “花弄影”出自宋代词人张先的《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该词是张先的代表作之一,以其细腻的写景和含蓄的情感著称。 重点内容:– 原句为“云破月来花弄影”,描绘月光穿透云层、花影摇曳的动态画面。– 此句与“帘压卷花影”“堕轻絮无影”并称“三影”,奠定张先“张三影”的雅号。 二、原词全文及赏析 《天仙子…

    2025年6月27日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