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光秋月两相和是哪首诗?

湖光秋月两相和是哪首诗?

一、诗句出处与作者

“湖光秋月两相和”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七言绝句《望洞庭》。全诗如下: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二、诗句解析与重点标红

1. 首句“湖光秋月两相和”
“和”字是关键,既指秋月与湖光的和谐交融,又暗含声音的柔和(如《礼记》中“其声和以柔”)。
实际案例:学者袁行霈在《中国诗歌艺术研究》中分析,此句通过视觉与触觉的通感,营造出空灵静谧的意境。

2. 艺术手法
– 后三句运用比喻(“镜未磨”喻湖面朦胧,“白银盘”“青螺”喻山水),展现洞庭湖的宁静与壮美

三、与其他作品的对比

1. 与杜甫《登岳阳楼》对比
– 杜甫写洞庭“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突出动荡宏大,而刘禹锡则侧重细腻和谐
实际案例:在《唐诗鉴赏辞典》中,霍松林点评刘诗“以小见大”,青螺意象独具匠心。

四、教学应用建议

重点内容:可结合地理知识(洞庭湖季节性景观)讲解“镜未磨”的成因(秋季水汽氤氲)。
课堂活动:让学生对比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与刘诗,分析不同诗人对水月关系的刻画。

五、总结

刘禹锡通过白描与比喻,将洞庭秋夜升华为人与自然和谐的经典意象。“两相和”不仅是景物的融合,更寄托了诗人豁达的胸襟(参考其《秋词》中“晴空一鹤排云上”的乐观精神)。

(0)
上一篇 2025年6月28日 下午8:06
下一篇 2025年6月28日 下午8:06

相关推荐

  •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全首诗?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全诗及深度解析 一、原诗全文 《七步诗》(曹植)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注:此版本为《世说新语》记载的四句简化版,另有六句版本附后) 六句扩展版(见于《三国演义》)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 二、重点内容解析 1. 核心矛盾:以“豆萁煮豆”比…

    2025年6月28日
    760
  • 儿童背诗有哪些用?传统文化启蒙与审美教育的双重价值

    儿童背诗有哪些用?传统文化启蒙与审美教育的双重价值 一、传统文化启蒙:传承民族文化的根基 背诵古诗词是儿童接触传统文化最直接的方式之一。通过朗朗上口的诗句,孩子不仅能积累语言素材,还能潜移默化地理解中华文化的精髓。 1. 语言与历史的双重学习 – 案例:5岁的乐乐在背诵《静夜思》时,主动询问“床前明月光”的“床”是否指今天的睡床。家长借此机会讲解…

    2025年5月11日
    1010
  • 鸟的诗句,哪些最生动地描绘了自然之美?

    鸟在古诗词中常常象征着自由、飞翔与自然之美。许多诗句通过生动的描写,展现了鸟儿在大自然中的活力与景象。以下是一些描写鸟的诗句,它们生动地展现了自然之美: “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 —— 杨万里《竹楼即事》 这句诗通过“鹤汀”和“凫渚”描绘了水鸟栖息的美丽景象,展现了自然景色的宁静与和谐。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 贺知章《咏柳》 虽然这…

    2024年12月27日
    2370
  • 白居易的乐府叙事诗有哪些?《长恨歌》《琵琶行》的叙事艺术

    白居易的乐府叙事诗及其叙事艺术 一、白居易的乐府叙事诗代表作 白居易(772-846)作为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创作了大量反映社会现实的乐府叙事诗。其作品以通俗性和现实性著称,主要代表作包括: 1. 《长恨歌》(长篇叙事诗)2. 《琵琶行》(乐府歌行体)3. 《卖炭翁》(新乐府)4. 《新丰折臂翁》(新乐府)5. 《杜陵叟》(新乐府)6. 《上阳白发人…

    2025年7月13日
    700
  • 写传统节日有哪些诗?岁时节庆的文学记忆

    岁时节庆的文学记忆:传统节日中的诗歌书写 一、传统节日与诗歌的渊源 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而诗歌作为文学艺术的精华,自古便与岁时节庆紧密相连。诗人通过节日抒怀、记事、咏物,既记录了民俗风情,也寄托了个人情感。从《诗经》《楚辞》到唐宋诗词,节日主题的作品贯穿中国文学史。 二、主要传统节日及其代表诗作 1. 春节 春节是辞旧迎新的重要节日,诗人常以“…

    2025年6月15日
    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