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潮生出自哪首诗?

共潮生的出处及文学解析

一、共潮生的原始出处

“共潮生”出自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传世名作《春江花月夜》,该句为千古名句”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的后半部分。此诗被闻一多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宫体诗的自赎》),全诗共三十六句,每四句一换韵,展现了对宇宙、自然、人生的哲学思考。

原诗节选

> 春江潮水连海平,
> 海上明月共潮生。
> 滟滟随波千万里,
> 何处春江无月明。

二、文学价值与意象分析

1. 时空意境建构
“共潮生”三字将月亮拟人化,创造性地表现了明月随潮水涌动的动态画面。这种”月潮共生”的意象成为后世描写江月景象的典范,如苏轼”海上涛头一线来,楼前指顾雪成堆”(《望海楼晚景》)即受其影响。

2. 音韵美学
诗句采用”平-平-仄”的声调组合(”共”为仄声,”潮生”为平声),通过声调起伏模拟潮水涌动节奏。明代胡应麟《诗薮》评:”音节婉转,如环无端。”

三、现代应用案例

1. 文化IP开发
2023年河南卫视”中秋奇妙游”节目中,舞蹈《明月共潮生》以3D投影技术再现诗句意境,全网播放量破2亿次,证明经典意象的现代转化潜力

2. 学术研究新解
复旦大学2022年研究发现,诗中描述的月潮同步现象与当代天文学研究的”近地点朔望月”(月亮最接近地球时出现满月)周期高度吻合,体现古代诗人的观察智慧

四、延伸阅读建议

– 王尧衢《唐诗合解》对”共潮生”的笺注
– 李泽厚《美的历程》中关于盛唐诗歌意境的分析
– 央视纪录片《跟着唐诗去旅行》第二集”江月何年初照人”

> 关键记忆点:该句需注意”生”字的动词用法,不同于常规的”升起”,强调明月与潮水共生共长的动态关系,此用法在《庄子·天地》”万物芸芸,各复其根”中已有哲学渊源。

(0)
上一篇 2025年6月28日 下午8:06
下一篇 2025年6月28日 下午8:06

相关推荐

  • 度度杜甫的诗有哪些?诗史笔法中的家国情怀全解析

    杜甫的诗有哪些?诗史笔法中的家国情怀全解析 一、杜甫诗歌概览 杜甫(712-770),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诗圣”,其诗作以深刻的社会关怀和精湛的艺术技巧著称。现存诗作约1400余首,主要收录于《杜工部集》。 1. 代表作品分类 – 叙事诗:《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

    2025年5月8日
    1130
  • 古人冬至的故事有哪些诗?节气诗词中的民俗记忆与生命仪式

    古人冬至的故事有哪些诗?节气诗词中的民俗记忆与生命仪式 一、冬至诗词的民俗记忆 冬至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自古被视为“冬节”“亚岁”,在诗词中承载了丰富的民俗记忆。古人通过诗歌记录冬至的节令活动、饮食习俗与社会仪式,展现了这一节气的文化内涵。 重点案例:1. 杜甫《小至》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诗中点明冬至“阳生”的自然规律,同时提及“刺绣五纹…

    2025年6月24日
    1250
  • 唐诗中的乡愁为何如此浓烈而感人?

    唐诗中的乡愁为何如此浓烈而感人? 引言 唐诗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常以乡愁为主题,引发读者共鸣。这种情感不仅源于诗人的个人经历,更与唐代的社会背景、文化传统紧密相连。本文将探讨唐诗中乡愁的成因,并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其艺术表现。 一、社会动荡与个人漂泊的叠加 唐代虽为盛世,但战争、科举和仕途迁徙导致大量文人长期远离故乡。安史之乱(755-763年)是典型例子…

    2025年10月21日
    280
  • 带有行的诗句,有哪些描绘了人生的旅程?

    带有“行”的诗句中,有许多描绘了人生的旅程,它们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邃的意境,展现了人生的起伏、坎坷与美好。以下是一些典型的例子: 1. 描绘人生旅途的艰辛与坚持 诗句:“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李白《行路难·其一》) 解析:这句诗通过“行路难”的反复吟咏,表达了人生旅途中的艰辛与不易。然而,诗人并未因此气馁,而…

    2024年12月21日
    2820
  • 三峡诗词知多少?一起来领略三峡风光

    三峡,这个自古以来就吸引着无数文人墨客的地方,留下了太多脍炙人口的诗词佳作!🏞️📜 让我们一起穿越千年时光,通过那些经典的诗句,来领略三峡的壮丽风光吧!👇 三峡诗词大盘点 李白《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首诗描绘了李白离开白帝城时的情景,轻舟在长江上疾驰,两岸猿声不绝于耳,展现了三峡的险峻与壮丽。 杜甫…

    2024年10月21日
    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