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豆知南国是哪首诗?

红豆知南国是哪首诗?

1. 诗歌出处与背景

“红豆知南国”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相思》,又名《江上赠李龟年》。这首诗以红豆为意象,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是唐代五言绝句中的经典之作。

重点内容
– 作者:王维(盛唐时期著名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
– 诗体:五言绝句
– 主题:借物抒情,以红豆寄托相思

2. 全诗原文与注解

“`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

注解
红豆:又名“相思子”,岭南地区植物,种子鲜红,古人常以此象征相思。
南国:指中国南方,红豆的产地。
采撷(xié):采摘,引申为“珍惜”。

重点内容
– 后两句“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是千古名句,直接点明相思主题。

3. 实际案例:诗歌的现代应用

案例1:文化传播

影视作品:在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中,角色以《相思》传递暗号,展现唐诗在唐代社会的普及性。
教育场景:小学语文教材常选用此诗,帮助学生理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案例2:商业符号

品牌命名:南方某食品企业以“红豆南国”为品牌名,借诗歌意象传递温情(如红豆奶茶广告词:“一颗红豆,知南国相思”)。

4. 常见误解辨析

误记诗句:有人将“红豆知南国”与“春来发几枝”混淆,实际原句为“红豆生南国”
混淆作者:因语言风格类似,部分读者误以为是李商隐或杜牧所作,需注意王维的田园诗特色。

5. 总结

《相思》以简练语言承载深厚情感,红豆成为中国文化中相思的经典符号。其艺术价值与实用性使其跨越时空,至今仍被广泛引用。

重点内容
– 学习此诗需关注意象选择(红豆)与情感表达的关联。
– 实际应用中,诗歌的文化符号价值远超文本本身。

(0)
上一篇 2025年6月28日 下午8:06
下一篇 2025年6月28日 下午8:06

相关推荐

  • 宋词中如何运用“伤春”与“悲秋”主题来感悟生命?

    宋词中的生命哲思:论“伤春”与“悲秋”主题的审美意蕴 一、“伤春”主题的生命觉醒意识 宋词中的伤春主题往往通过春光易逝的意象,触发词人对生命短暂的深刻体悟。这种对时间流逝的敏锐感知,正是词人生命意识觉醒的重要表现。晏殊《浣溪沙》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经典表述,通过花落燕归的自然景象,构建了永恒轮回与个体生命有限性的强烈对比。落花象征美好事物的…

    2025年11月4日
    190
  • 王维的山水田园,为何能让人忘却尘世烦恼?

    王维的山水田园,为何能让人忘却尘世烦恼? 一、空灵禅意与精神超脱的完美融合 王维笃信佛教,其诗作渗透着禅宗“无我之境”的哲思。他通过淡化个人情感的直接宣泄,将自然景物转化为禅悟的媒介。例如《鹿柴》中“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以声衬寂的写法让读者在虚静中体会永恒。这种以禅入诗的手法,引导人们剥离世俗执念,进入物我两忘的精神境界。 二、色彩与构图的绘画意境 作…

    2025年10月25日
    300
  • 今朝若是同淋雪是出自哪首诗?

    今朝若是同淋雪:出处、解析与文化意蕴 一、诗句出处考据 “今朝若是同淋雪”并非出自古典诗词,而是网络时代的二次创作产物。其原始雏形可追溯至唐代诗人白居易《长恨歌》中的名句:>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而现代网友在此基础上演绎出:> “今朝若是同淋雪,此生也算共白头。”通过“淋雪”与“白头”的意象关联,赋予诗句新的浪漫内涵。 案例佐证…

    2025年6月24日
    880
  • 寓言诗有哪些?诗词中的哲理故事

    寓言诗有哪些?诗词中的哲理故事 一、寓言诗的定义与特点 寓言诗是一种通过诗歌形式讲述故事,并蕴含深刻哲理或道德教训的文学体裁。其特点包括:1. 故事性:以简短的叙事为核心,常借助动物、自然或虚构角色展开。2. 隐喻性:表面情节背后隐藏人生哲理或社会批判。3. 教育性:旨在启发读者思考,传递价值观。 — 二、经典寓言诗案例 1. 《诗经·豳风·鸱鸮…

    2025年4月13日
    1420
  • 元旦主题诗全收录:新年诗词中的美好期许

    元旦主题诗全收录:新年诗词中的美好期许 一、元旦诗词的文化意义 元旦作为公历新年开端,自古便是文人墨客抒发情怀的重要节点。诗词中的元旦不仅承载着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更寄托了人们对新生活的向往与美好期许。从唐代的宫廷贺诗到宋代的民间词作,元旦主题作品展现了中华文化中独特的“辞旧迎新”精神。 重点内容:元旦诗词的核心价值在于其时间仪式感与情感共鸣性,既是对过去的总…

    2025年4月20日
    1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