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鸿一瞥出自哪首诗?

惊鸿一瞥出自哪首诗?

一、出处溯源

“惊鸿一瞥”典出曹植《洛神赋》,原文为:
>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洛神赋》三国·曹植)

此句以“惊鸿”比喻洛神轻盈飘逸的姿态,后衍生为成语,形容短暂却惊艳的相遇

二、文学解析

1. 意象内涵
惊鸿:受惊飞起的鸿雁,象征转瞬即逝的美感。
文化延伸:后世诗词如陆游《沈园二首》“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均化用此典。

2. 修辞手法
曹植采用比喻动态描写,将洛神的灵动与自然意象结合,强化视觉冲击力。

三、实际案例

1. 影视引用
– 电视剧《甄嬛传》中,甄嬛惊鸿舞桥段直接呼应《洛神赋》,展现“惊鸿”的视觉美学。
– 王家卫电影《一代宗师》台词“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暗合“惊鸿一瞥”的意境。

2. 现代应用
品牌广告:某珠宝品牌以“惊鸿一瞥,永恒铭记”为 slogan,强调产品第一眼的惊艳感。
社交媒体:摄影爱好者常用

惊鸿一瞥#标签分享抓拍瞬间,如飞鸟掠过湖面的刹那。

四、常见误读

误认为出自《诗经》:实际《诗经》中无此表述,需注意区分。
混淆“惊鸿”与“惊弓”:后者出自《战国策》,与美学无关。

五、总结

“惊鸿一瞥”作为经典文化符号,源自曹植对洛神的极致刻画,其跨时空的生命力印证了中国传统美学的深远影响。理解出处与语境,方能准确运用这一意象。

(0)
上一篇 2025年6月28日 下午8:05
下一篇 2025年6月28日 下午8:05

相关推荐

  • 名字玉燕有哪些诗?古代女子名中“玉燕”的诗词典故

    古代女子名中“玉燕”的诗词典故考析 一、“玉燕”意象的文化内涵 “玉燕”在古代诗词中兼具祥瑞象征与女性美学的双重意义:1. 祥瑞寓意:典出《开元天宝遗事》,相传张说之母梦玉燕入怀而生子,后成为科举得第、贵子降生的吉兆。2. 女性意象:以“玉”喻品德高洁,“燕”喻体态轻盈,常见于对女子容貌气质的赞美。 二、含“玉燕”的经典诗词案例 1. 张说《端午三殿侍宴应制…

    2025年5月1日
    1100
  • 日本遣唐使如何将唐诗带回本国,并影响日本文学?

    日本遣唐使对唐诗的传播及其对日本文学的影响 引言 日本遣唐使制度(7-9世纪)是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桥梁。通过这一机制,日本系统性地吸收唐代文化精髓,其中唐诗的传入与本土化过程尤为突出。遣唐使团成员在长安学习诗歌创作技巧,大量抄录诗文典籍,最终推动日本形成了独特的汉文学与和歌体系。 遣唐使的文学使命 1. 文化使节的选择标准 遣唐使团中专门设有“请益生”与…

    2025年11月9日
    180
  • 写西湖的唐诗有哪些诗?湖山胜景与文人雅趣的共生

    西湖的唐诗:湖山胜景与文人雅趣的共生 一、西湖在唐诗中的文化意象 西湖作为江南胜景的代表,早在唐代便成为文人墨客的吟咏对象。其“山水相映、四时皆美”的特质,与唐代诗人追求自然与人文交融的审美趣味高度契合。例如:–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标红分析:白居易以细腻笔触描绘西湖早春的生…

    2025年6月22日
    1120
  •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出自哪首诗?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的出处与内涵解析 一、典故出处考证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并非出自某一首具体的古诗,而是源自一个历史典故。这一典故最早见于南宋学者罗泌所著的《路史》,后经明代学者徐渭在《路史注》中进一步阐释。 明代《增广贤文》中记载:> “千里送鹅毛,物轻人意重“ 二、典故背景解析 据《路史》记载…

    2025年6月24日
    1080
  • 历朝送别诗有哪些?这些诗句道尽离愁别绪

    历朝送别诗有哪些?这些诗句道尽离愁别绪 送别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重要题材之一,历代文人通过凝练的语言和深沉的意境,抒发了离愁别绪、友情亲情以及对人生际遇的感慨。以下是历朝送别诗的梳理及经典案例。 一、先秦至汉魏:送别诗的萌芽 早期的送别诗多与祭祀、征战相关,情感质朴。– 《诗经·秦风·渭阳》: “我送舅氏,曰至渭阳。何以赠之?路车乘黄。” 这是中国…

    2025年5月15日
    1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