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西湖六月中是哪首诗?

Random Image

毕竟西湖六月中是哪首诗?

一、诗歌出处与作者

毕竟西湖六月中出自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七言绝句《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全诗如下:
>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重点内容:此诗为杨万里任职杭州期间所作,通过描绘西湖六月荷花的壮美景象,暗含对友人林子方的惜别之情。

二、诗歌解析与艺术特色

1. 意象运用
“接天莲叶”“映日荷花”:以夸张手法突出荷叶的绵延无际与荷花的鲜艳夺目,展现西湖盛夏的独特风光。
实际案例:现代杭州西湖十景之一的“曲院风荷”,正是以诗中描绘的荷花盛景为核心景观。

2. 情感表达
– 表面写景,实则借景抒情。“毕竟”二字强调西湖六月的不可替代性,暗喻对友人的珍视。

三、文化影响与后世评价

重点内容:此诗被誉为“咏荷千古绝唱”,入选中小学语文教材,成为西湖文化的重要符号。
实际案例:2023年杭州亚运会宣传片中,曾引用此诗展现城市人文底蕴。

四、延伸思考:杨万里的写景诗风格

杨万里擅长捕捉自然瞬间(“诚斋体”),同类作品如《小池》(“小荷才露尖尖角”)均体现其清新灵动、观察入微的特点。

结论:这首诗不仅是对西湖美景的礼赞,更承载了宋代文人的审美情趣与情感表达方式。

(0)
上一篇 2025年6月28日
下一篇 2025年6月28日

相关推荐

  • 杜牧的诗有哪些副业元素?杜牧作品中的生活气息

    杜牧的诗有哪些副业元素?杜牧作品中的生活气息 # 一、杜牧诗歌中的副业元素 杜牧作为晚唐著名诗人,其诗歌不仅以咏史怀古见长,还融入了丰富的生活化副业元素,反映了唐代士大夫的多重身份与社会风貌。 # 1. 地方官身份与民生观察 杜牧曾任黄州、池州等地刺史,其诗中常体现对农业、手工业的关切。案例:《题村舍》中“三树稚桑春未到,扶床乳女午啼饥”直接描写农桑生活,展…

    2025年4月11日
    980
  • 托物言志诗有哪些?诗词中的象征艺术

    托物言志诗有哪些?诗词中的象征艺术 一、什么是托物言志诗? 托物言志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重要类型,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或生活中的具体物象,寄托个人情感、志向或哲理。象征艺术是其核心手法,即用物象的特定属性隐喻深层含义。 二、经典托物言志诗案例 1. 《石灰吟》——于谦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象征手法:以石灰的烧制过程(粉碎、煅烧)象征…

    2025年4月11日
    930
  • 现代诗人有哪些

    现代诗人众多,他们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文学流派中都有着杰出的贡献。以下是一些著名的现代诗人及其简介: 20世纪20年代 徐志摩:新月派代表诗人,代表作《再别康桥》《偶然》《翡冷翠的一夜》。他的诗歌风格优美,感情丰富,尤其擅长创作缠绵悱恻的情诗。 闻一多:新诗的奠基人之一,首次提出了“创造性的新格律诗”理论,代表作《幻中之邂逅》《孤雁》《死水》。 郭沫若:现代文…

    2024年9月14日
    2790
  • 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洞庭湖的诗句?

    关于洞庭湖,自古以来就有许多诗人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句。以下是一些经典的洞庭湖诗句: 刘禹锡《望洞庭》 诗句:“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赏析:此诗描绘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宁静美景,将湖光秋月融为一体,潭面平静如镜,远望洞庭山水翠色欲滴,宛如白银盘里托着一枚青螺。 李白《游洞庭五首·其二》 诗句:“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

    2024年11月27日
    2860
  • 层林尽染是哪首诗?

    层林尽染是哪首诗? 1. 诗句出处与背景 “层林尽染”出自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1925年)。这句诗描绘了秋天岳麓山层叠的枫林被霜叶染红的壮丽景象,是毛泽东诗词中极具代表性的写景名句。 原词节选 >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重点内容:词中“层林尽染”与“万山红遍”形成对仗,通过色彩的强烈对…

    2025年6月28日
    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