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人不识君出自哪首诗?

Random Image

何人不识君出自哪首诗?

诗歌出处与背景

“何人不识君” 出自唐代诗人高适的《别董大二首·其一》。全诗如下:
>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这首诗是高适送别友人董庭兰(唐代著名琴师)时所作,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前途的鼓励与宽慰。“天下谁人不识君”(后演变为“何人不识君”)是千古名句,既赞美了董庭兰的才华与声望,也展现了盛唐时期文人间的豪迈气概。

重点内容解析

1. 诗句含义
“莫愁前路无知己”:劝慰友人不要担忧前路孤独。
“天下谁人不识君”:以反问句式强调董庭兰的声名远播,暗含对其艺术成就的肯定。

2. 历史背景
– 董庭兰因安史之乱流落民间,高适写此诗时正值两人潦倒之际,但诗句却充满乐观精神,体现了盛唐文人“逆境中仍怀壮志”的风骨。

3. 语言艺术
– 前两句以苍凉景象(黄云、风雪)烘托离愁,后两句笔锋一转,用豪迈语调化解悲情,形成鲜明对比。

实际案例:诗句的现代应用

1. 文化传播
– 在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中,角色提及此诗,展现盛唐文人交际的经典场景。
《中国诗词大会》曾以“何人不识君”为题目,考察选手对送别诗的理解。

2. 商业引用
– 某白酒品牌广告词化用此句:“天下谁人不识君——致敬每一位行业翘楚”,借诗句传递品牌的高端定位。

3. 国际交流
– 外交场合中,中方代表曾引用此诗寄语海外华人:“无论走到哪里,‘天下谁人不识君’,祖国始终以你们为荣。”

总结

高适的《别董大》以简练语言传递深厚情谊,“何人不识君”更成为赞美他人声望的经典表达。其跨越千年的生命力,印证了中国古诗词在情感共鸣与文化传承中的独特价值。

(0)
上一篇 2025年6月28日
下一篇 2025年6月28日

相关推荐

  • 品鲜的意象在哪些古诗句中出现过?

    品鲜的意象在许多古诗句中都有出现,这些诗句通过对食物色、香、味、形等方面的描绘,展现了古人对鲜美食物的热爱和赞美。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古诗句及其品鲜意象: 肉类 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苏轼《猪肉颂》 意象:通过烹饪猪肉的过程,展现了猪肉的…

    2024年12月11日
    1740
  • 孟姜女哭长城的悲壮诗句欣赏

    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是中国民间四大爱情故事之一,其悲壮之情被众多文人墨客所歌颂。以下是一些欣赏孟姜女哭长城的悲壮诗句: “明月晓泪寒,长城何连连。哭我君夫子,筑城命归残。” 这句诗描绘了孟姜女在明月下寻夫哭泪的凄凉场景,长城连绵不断,而她的丈夫却在修筑长城的过程中丧命。诗句充满了哀伤与无奈,表现了孟姜女对丈夫的深深思念和对命运的控诉。 “独我孟姜女,寻君尸不见…

    2024年12月15日
    2290
  • 戴望舒诗作有哪些雨巷意象?现代派诗人的象征主义探索

    戴望舒诗作中的雨巷意象与现代派诗人的象征主义探索 一、雨巷意象的核心内涵 戴望舒的《雨巷》是中国现代派诗歌的代表作,其中“雨巷”意象承载了多重象征意义:1. 孤独与彷徨:雨巷的幽深、狭窄象征诗人内心的迷茫与孤独,如“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2. 理想与幻灭:诗中“丁香一样的姑娘”是理想化符号,她的“消散”暗示希望的脆弱与现实的虚无。3…

    2025年5月8日
    910
  • 采菊东篱下是哪首诗?

    采菊东篱下:出处与文学解析 一、诗句出处 “采菊东篱下”出自东晋诗人陶渊明的《饮酒·其五》,是组诗《饮酒二十首》中最著名的篇章之一。全诗如下: >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二、诗句解析与重点内容 1. 核心意象 &#…

    2025年6月28日
    520
  • “等风也在等你”的诗意表达

    “等风也在等你”这句话蕴含了一种深情而浪漫的诗意,它融合了等待、自然元素(风)与情感寄托(你)三个元素,营造出一种既宁静又充满期待的氛围。以下是对这句话的几种诗意表达: 风携思念,静候君归:风,轻轻吹过,带着我的思念,穿越千山万水,只为静静等候你的归来。 待风传信,盼你同行:我站在时光的渡口,等风带来你的消息,期盼着能与你并肩,共赴这世间的美好。 风起时,念…

    2024年12月16日
    2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