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是无晴却有晴是哪首诗?

道是无晴却有晴:出自哪首诗?

“道是无晴却有晴” 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广为流传的名句,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竹枝词二首·其一》。这句诗以其巧妙的双关修辞和含蓄的情感表达,成为千古绝唱。

一、原诗及背景

《竹枝词二首·其一》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 创作背景
刘禹锡被贬夔州(今重庆奉节)期间,深受当地民歌影响,创作了多首《竹枝词》。此诗模仿三峡地区青年男女对歌的形式,以自然景象隐喻爱情中的试探与暧昧。

二、名句解析:双关修辞的典范

1. “晴”与“情”谐音双关
– 表面写天气的阴晴不定(“东边日出西边雨”),实则暗指少女对情郎心思的揣测:看似无情(无晴),实则有意(有晴)
重点内容:这种谐音双关是民歌的典型手法,刘禹锡将其提炼为文人诗的经典表达。

2. 情感表达的含蓄美
诗句通过自然意象传递微妙心理,避免了直白抒情,符合中国传统美学“含蓄蕴藉”的特点。

三、实际案例:现代应用与误解

1. 正确引用案例
– 作家汪曾祺在《受戒》中化用此句描写朦胧恋情:“小英子忽然觉得心里有点那个,像是‘道是无晴却有晴’。”
重点内容:此类用法准确把握了原诗“似有若无”的情感内核。

2. 常见误解纠正
– 误记为李商隐或杜牧作品(因晚唐诗人善写爱情诗)。
– 误用于单纯描写天气(忽略双关寓意)。需注意原句必须结合上下文理解。

四、文学史地位

此诗代表了刘禹锡对民间文学的吸收与提升,被清代学者王士禛评为:“竹枝词虽俚,却是绝妙好辞。”其双关手法对后世诗词创作影响深远,如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丝”(思)即受其启发。

总结:掌握名句出处需结合创作背景与修辞特点,避免断章取义。刘禹锡此诗展现了唐诗“雅俗共赏”的巅峰魅力。

(0)
上一篇 2025年6月28日 下午8:04
下一篇 2025年6月28日 下午8:04

相关推荐

  • 叔叔有哪些诗?亲情书写的另类视角

    叔叔有哪些诗?亲情书写的另类视角 一、叔叔形象在诗歌中的独特性 在传统亲情书写中,父亲、母亲、兄弟姐妹常是主角,而叔叔作为家庭中的“边缘角色”,却为诗歌提供了另类的情感视角。叔叔既非直系血亲,又带有家族纽带,其模糊的身份边界往往能激发诗人更复杂的思考。 重点内容:叔叔的诗意形象常游离于“权威与疏离”“亲密与陌生”之间,这种矛盾性恰恰成为诗人探索亲情、代际、社…

    2025年4月19日
    1110
  • 陶渊明的诗和品质有哪些?从《归园田居》看隐士精神

    陶渊明的诗和品质探析:从《归园田居》看隐士精神 一、陶渊明的诗歌特色 陶渊明的诗以自然质朴、意境高远著称,其作品多描绘田园生活,表达对官场虚伪的厌恶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1. 语言风格: – 简洁明快,少用典故,如《饮酒·其五》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寥寥数笔勾勒出闲适意境。 – 白描手法的运用,如《归园田居·其三》中“晨兴理荒…

    2025年7月13日
    560
  • 慈善主题诗歌的创作特点有哪些?解析公益与诗美的结合

    慈善主题诗歌的创作特点有哪些?解析公益与诗美的结合 一、慈善主题诗歌的核心创作特点 1. 情感的真实性 慈善诗歌以真实情感为根基,强调对弱势群体的共情与社会问题的反思。例如,诗人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通过个人经历映射底层人民的苦难,唤起读者的同理心。 2. 主题的公益性 聚焦扶贫、环保、疾病救助等社会议题,如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虽未直接提及慈善…

    2025年4月23日
    1350
  • 喝茶有关的诗有哪些?茶文化入诗的审美体验与生活美学

    茶诗中的文化意象与生活美学:从古典到当代的审美体验 一、茶诗的历史脉络与经典作品 中国茶文化绵延千年,以茶入诗的传统可追溯至唐代陆羽《茶经》时代。以下是代表性茶诗分类: 1. 唐代:茶诗的黄金时代 – 元稹《一字至七字诗·茶》 “茶。香叶,嫩芽。慕诗客,爱僧家…” 以宝塔诗形式展现茶与文人、禅修的深度关联。&#…

    2025年5月28日
    910
  • 苏轼对称的诗有哪些?“水光潋滟”对“山色空蒙”的匠心

    苏轼对称的诗有哪些?“水光潋滟”对“山色空蒙”的匠心 一、苏轼诗歌中的对称艺术 苏轼(1037—1101)作为北宋文学巨匠,其诗歌以意境开阔、语言精炼著称。对称手法是其创作的重要特征之一,通过工整的对仗和意象的呼应,营造出独特的审美效果。 重点内容:对称不仅是形式上的对偶,更是情感与哲理的平衡表达。 二、经典案例解析 1. 《饮湖上初晴后雨》中的名对 &gt…

    2025年5月8日
    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