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圆出自于哪一首诗?

落日圆出自于哪一首诗?

诗句出处与背景

“落日圆” 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边塞诗代表作《使至塞上》。全句为: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此诗写于公元737年,王维奉命出使凉州(今甘肃武威)慰问将士,途中所见塞外壮丽风光,成为千古名句。

诗句解析与艺术价值

1. 意象运用
“大漠”“孤烟”形成苍茫与孤寂的对比,“长河”“落日”则勾勒出空间与时间的辽阔感。
“直”“圆”二字以几何图形般的简洁,强化了画面的视觉冲击力,被誉为“诗中有画”的典范。

2. 后世评价
清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称此联为“千古壮观”,赞其“境界全出”。

实际案例:诗句的现代应用

1. 文学创作
作家阿来在小说《尘埃落定》中化用此句,描绘藏族地区的荒原景象,呼应王维的意境。

2. 影视作品
纪录片《河西走廊》片头引用此诗,镜头以航拍展现戈壁落日,强化历史沧桑感。

3. 品牌广告
某汽车品牌以“长河落日,纵享征程”为 slogan,借诗句传递自由与冒险精神。

延伸思考:为何“落日圆”深入人心?

文化符号:落日象征边疆的壮美与孤独,契合中国人对“边塞”的集体记忆。
科学解释:地平线附近的落日因光线折射显得更大更圆(参见“月亮错觉”现象),王维的观察极具写实性。

总结

王维通过“落日圆”等意象,将个人使命与自然永恒融为一体。这句诗不仅是唐代边塞诗的巅峰之作,更成为后世跨领域引用的文化经典

(0)
上一篇 2025年6月28日 下午8:04
下一篇 2025年6月28日 下午8:04

相关推荐

  • 虚实结合手法在诗词中如何体现?

    好的,这是一篇关于诗词中“虚实结合”手法的专业文章,希望能满足您的要求。 虚实结合: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营造之术 在中国古典诗词的璀璨星空中,“虚实结合”是其中最核心、最富魅力的创作手法之一。它不仅是诗人构建意境、抒发情感的桥梁,更是中国古典美学“含蓄蕴藉”、“言有尽而意无穷”精神的集中体现。理解虚实结合,是解锁诗词深层意蕴的关键。 一、何为“虚”与“实” 在…

    2小时前
    00
  • 平仄相反诗有哪些?拗体诗的声律美学实验

    平仄相反诗有哪些?拗体诗的声律美学实验 一、平仄相反诗的定义与特征 平仄相反诗是古典诗歌中一种特殊的声律形式,指在格律诗(如五言、七言律诗或绝句)中,故意违反传统平仄规则,通过平仄对立或倒置形成独特的韵律效果。其核心特征包括:1. 平仄倒置:诗句中平仄排列与传统格律相反(如“平平仄仄平”变为“仄仄平平仄”)。2. 拗救手法:部分诗人通过“拗救”平衡声律,但平…

    2025年5月4日
    1080
  • 清代送别诗中的经典之作有哪些?体会古人离别的万般愁绪

    清代送别诗中的经典之作有哪些?体会古人离别的万般愁绪 一、清代送别诗的背景与特点 清代送别诗继承了唐宋以来的传统,但在情感表达和艺术手法上更加细腻深沉。由于社会动荡(如明末清初的战乱)和文人际遇的复杂性,送别诗常带有家国之思和身世之悲,情感层次更为丰富。 重点内容:清代送别诗不仅写个人离愁,还常寄托政治隐喻和文化怀旧,如遗民诗人的作品。 — 二、…

    2025年4月23日
    1440
  • 关于读书的诗有哪些?诗词中的书香气息

    关于读书的诗有哪些?诗词中的书香气息 读书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的精神追求,许多诗人通过诗词表达了对读书的热爱与感悟。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书香气息,还传递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以下是一些经典的关于读书的诗词及其分析。 一、经典读书诗词摘录 1. 朱熹《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重点内容:这首诗以“…

    2025年4月11日
    1730
  • 李商隐无题诗探秘:爱恋诗中的朦胧美学

    李商隐无题诗探秘:爱恋诗中的朦胧美学 一、引言:无题诗的独特地位 李商隐(约813—858)作为晚唐诗歌的代表人物,其无题诗以朦胧多义的语言风格和深刻的情感张力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的独特现象。这些诗作因缺乏明确标题和具体叙事背景,既为读者提供了广阔的解读空间,也构成了其美学价值的核心。本文将通过文本分析,探讨无题诗中爱恋主题与朦胧美学的交织关系。 —…

    2025年4月20日
    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