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从龙云从虎是哪首诗?

风从龙云从虎的出处及文化内涵解析

# 一、诗句原始出处

“风从龙,云从虎” 出自中国先秦典籍《周易·乾卦》的文言传(《易传》部分),并非独立成诗的诗句。原文为:
>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

# 关键特征解析

1. 哲学象征:通过自然现象揭示阴阳相感、物类相召的哲学思想
2. 对仗结构:典型的先秦骈偶句式,体现”龙虎”作为对偶意象的早期运用
3. 影响范围:成为后世”龙虎风云”文化母题的源头

# 二、后世诗歌化用案例

# 1. 李白《胡无人》中的直接引用

重点案例:唐代李白在边塞诗《胡无人》中完整化用该典故:
> “云龙风虎尽交回,太白入月敌可摧”

创作背景
– 创作于安史之乱时期
– 用《周易》意象喻指战争风云变幻
标红重点:将哲学概念转化为军事意象

# 2. 辛弃疾《水龙吟》的意象重构

宋代辛弃疾在《水龙吟·甲辰岁寿韩南涧尚书》中创新运用:
> “待他年,整顿乾坤事了,为先生寿“(前文含龙虎意象铺垫)

艺术特色
– 将原始意象政治化
– 龙虎象征抗金力量
– 体现豪放派用典特征

# 三、文化演变的三个阶段

| 时期 | 表现形式 | 典型作品 |
|——-|———-|———-|
| 先秦 | 哲学隐喻 | 《周易》 |
| 汉唐 | 军事象征 | 李白《胡无人》 |
| 宋元 | 政治寓言 | 辛弃疾词作 |

重点演变规律
1. 从自然哲学到社会象征的转化
2. 意象组合的固定化过程(龙虎+风云)
3. 在明清小说中发展为命运共同体意象(如《水浒传》天罡地煞)

# 四、当代误读辨析

常见误区
– 误认为独立诗句(实际是《周易》文段)
– 混淆原始出处与后世用典(如误归为《诗经》)
– 忽略哲学本义而过度文学化解讀

学术建议
研究该意象时应建立三重认知框架
1. 原始文本的哲学含义
2. 文学化过程中的意象变形
3. 当代文化中的符号化运用

> 案例补充:在2022年央视《典籍里的中国》节目中,专家特别强调该句”体现中华文明对自然规律的辩证认知”,证实其持续的文化生命力。

(0)
上一篇 2025年6月28日 下午8:04
下一篇 2025年6月28日 下午8:04

相关推荐

  • 以书为名的诗词典故:从“诗书继世长”到“万卷诗书”

    以书为名的诗词典故:从“诗书继世长”到“万卷诗书” 一、“诗书继世长”的文化内涵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出自苏轼《三槐堂铭》,是传统中国家庭教育的核心观念。其中“诗书”不仅指《诗经》《尚书》等经典,更象征以文化传承家族精神的实践。– 实际案例:清代曾国藩家族以“耕读传家”闻名,其家书中反复强调“读经史以明理”,后代涌现出曾纪泽(外交家)、曾广…

    2025年4月27日
    1640
  • 唐代晚唐诗人有哪些

    唐代晚唐时期的诗人众多,他们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作品内容,为唐代诗歌的发展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以下是一些晚唐时期的代表诗人及其简介: 李商隐: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溪)生,又号樊南生,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祖辈迁荥阳(今河南郑州荥阳市)。他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作者。李商隐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

    2024年9月22日
    2410
  • 《琵琶记》“赵五娘吃糠”为何是感人至深的情节?

    《琵琶记》“赵五娘吃糠”为何是感人至深的情节? 《琵琶记》作为元末戏曲家高明的代表作,被誉为“南戏之祖”,其中“赵五娘吃糠”是整部作品中最具感染力的核心情节之一。这一片段通过极端困境下的伦理抉择与物质与精神的双重苦难,展现了人性的坚韧与崇高,至今仍能引发观众的深切共鸣。 一、情节背景:伦理困境的极端化呈现 故事发生于东汉末年,书生蔡伯喈奉父命赴京应试,高中后…

    2025年11月2日
    210
  • “乌台诗案”如何影响了苏轼后期的词风与人生心态?

    乌台诗案对苏轼词风与人生心态的影响研究 一、乌台诗案的历史背景与经过 乌台诗案(1079年)是北宋时期一场重要的文字狱事件。御史台(别称”乌台”)官员从苏轼诗中罗织罪名,指控其讥讽新法、诽谤朝廷。苏轼因此被押解入狱一百三十天,最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一事件成为苏轼人生的重要转折点,直接导致其文学创作与思想境界发生深刻转变。 二、词风…

    2025年11月5日
    190
  • 唐诗对中华民族性格的塑造,起到了哪些作用?

    唐诗对中华民族性格的塑造作用 引言 唐诗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不仅展现了盛唐气象,更在千年的文化传承中深刻塑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其凝练的语言、丰富的意象和深厚的人文关怀,成为渗透民族血脉的文化基因。 一、培育家国情怀与担当精神 1. 爱国主义的集中表达 边塞诗派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安危紧密相连,如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2025年11月9日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