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没风波里是哪首诗?

出没风波里是哪首诗?

诗歌出处与背景

“出没风波里”出自宋代诗人范仲淹的《江上渔者》。这首诗通过描绘渔民的艰辛生活,反映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全诗如下:

>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重点内容解析

1. 主题思想:诗歌以对比手法,批判了世人只关注鲈鱼的鲜美,却忽视渔民在风浪中搏命的艰辛,体现了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情怀。
2. 艺术特色:语言简练,画面感强。“出没风波里”一句动态描绘了小舟在波涛中起伏的危险场景,极具感染力。

实际案例:诗歌的现代应用

案例1: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在中学语文课堂上,教师常以此诗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底层劳动者的生存状态。例如,某校教师通过对比“鲈鱼美”与“风波险”,让学生讨论“消费主义背后的劳动代价”,深化对诗歌社会意义的理解。

案例2:公益宣传的灵感来源

2022年某环保组织以“出没风波里”为主题,拍摄渔民在污染水域捕鱼的纪录片,呼吁公众减少水污染。诗句的冲击力强化了宣传效果,引发社会对渔民健康风险的关注。

延伸思考

范仲淹通过此诗揭示的“社会阶层认知差异”,至今仍有现实意义。例如:
外卖骑手:消费者享受便捷送餐,却少有人关注骑手在暴雨中的奔波。
农民工群体:城市高楼大厦的背后,是工人在高温下的艰辛劳作。

结论:这首诗不仅是文学经典,更是观察社会的一面镜子,提醒我们关注“隐形”劳动者的付出。

(0)
上一篇 2025年6月28日 下午8:03
下一篇 2025年6月28日 下午8:03

相关推荐

  • 登高主题诗全解析:临高望远的诗词意境

    登高主题诗全解析:临高望远的诗词意境 一、登高诗的起源与文化内涵 登高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重要题材之一,其源头可追溯至《诗经》与《楚辞》。古人登高望远,既为观览自然,亦为抒发情怀,逐渐形成“登高必赋”的文化传统。 核心内涵:1. 空间意象:高处象征超越与开阔,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2. 时间意识:登高常触发对历史、人生的思考,如“…

    2025年4月20日
    2180
  • 2020现代诗有哪些歌?盘点年度诗歌与音乐的跨界融合

    2020现代诗有哪些歌?盘点年度诗歌与音乐的跨界融合 一、诗歌与音乐融合的背景 诗歌与音乐自古同源,2020年随着独立音乐和文学复兴的浪潮,越来越多的音乐人将现代诗融入创作,形成独特的艺术表达。这种跨界既拓展了诗歌的传播渠道,也为音乐注入了更深的文学性。 重点内容:2020年,疫情隔离催生了大量以诗歌为灵感的音乐作品,反映了人们对情感共鸣与精神慰藉的需求。 …

    2025年6月4日
    1170
  • 《己亥杂诗》中包含了哪些经典词语?

    《己亥杂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创作的一组诗,其中包含了多个经典词语和意象。以下是一些值得注意的词语及其解析: 浩荡离愁: 解析:形容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浩荡,意为无限、广阔,这里用来形容愁绪的深重与绵长。 天涯: 解析:指天边,形容很远的地方。在诗中,天涯象征着离京的遥远与孤独。 落红: 解析:落花的意思。花朵以红色者为尊贵,因此落花又称…

    2024年12月11日
    2190
  • 赵文文写的诗有哪些?新生代诗人的语言实验场

    赵文文诗歌研究:新生代诗人的语言实验场 一、赵文文诗歌创作概述 赵文文作为中国新生代诗人的代表之一,其作品以语言实验性和意象碎片化著称。她的诗歌常打破传统语法结构,通过非线性叙事和跨媒介表达探索现代人的精神困境。 重点内容:赵文文的创作主题多聚焦于城市孤独、性别身份和技术异化,语言风格兼具冷峻与抒情,形成了独特的“后现代诗学”标签。 — 二、代表…

    2025年6月22日
    1000
  • 我们能否用AI来创作出符合格律的宋词?

    我们能否用AI来创作出符合格律的宋词? 引言:AI与古典诗词的碰撞 在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AI已经能够创作诗歌、撰写文章,甚至参与艺术创作。然而,将AI应用于需要严格遵循格律规则的宋词创作,仍然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课题。宋词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不仅要求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还必须符合特定的词牌格律,包括字数、平仄、押韵和对仗等复杂规则。本文将深入探讨…

    2025年10月21日
    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