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色天香出自哪首诗?

国色天香出自哪首诗?

一、成语“国色天香”的出处

“国色天香”这一成语最早出自唐代诗人李正封的《牡丹诗》。原句为:
> “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

这两句诗以夸张的手法赞美牡丹的艳丽与芬芳,后逐渐演变为成语“国色天香”,专门形容容貌极美或花卉艳丽芬芳

二、李正封与《牡丹诗》的背景

1. 李正封是唐代中晚期诗人,与韩愈、刘禹锡等文人交好。
2. 唐代牡丹文化盛行,尤其以洛阳牡丹为尊,李正封的诗句正是对这一风潮的反映。
3. 重点内容:诗中“国色”指牡丹的艳丽冠绝群芳,“天香”则强调其香气超凡脱俗,二者结合成为后世对牡丹的经典评价。

三、实际案例:成语的现代运用

1. 文学领域
– 清代小说《镜花缘》中形容女子容貌:“此女国色天香,非寻常可比。”
2. 商业领域
– 某知名化妆品品牌以“国色天香”为系列命名,突出产品的高贵与天然特质。
3. 文化推广
– 洛阳牡丹文化节常以“国色天香”为主题,强化牡丹作为中国国花的象征意义。

四、延伸知识:其他描写牡丹的名句

1. 刘禹锡《赏牡丹》:“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2. 白居易《牡丹芳》:“绝代只西子,众芳惟牡丹。”

总结:“国色天香”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美的极致表达,其源头可追溯至唐代李正封的诗句,并在后世广泛运用。

(0)
上一篇 2025年6月28日 下午8:02
下一篇 2025年6月28日 下午8:02

相关推荐

  • 汪伦送李白的诗是哪一首?

    汪伦送李白的诗是哪一首? 背景介绍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李白与汪伦的友谊被传为佳话。汪伦是唐代泾县(今安徽泾县)的一位普通村民,而李白则是盛唐时期最负盛名的诗人之一。两人的交往因一首诗而流传千古。 重点内容:汪伦送李白的诗 汪伦并未直接为李白作诗,而是李白在离开泾县时,为汪伦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赠别诗——《赠汪伦》。这首诗表达了李白对汪伦深情厚谊的感激之情,…

    2025年6月28日
    830
  •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有何深层寓意?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深层寓意探析 一、诗句溯源与表层解读 清代诗人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写道:“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表面描绘的是自然界的物质循环过程:凋落的花瓣在土壤中分解,为新生植物提供养分。这种自然现象被诗人赋予深刻的人文内涵,成为传递生命哲理的经典意象。 二、哲学层面的三重寓意 (一)生命循环的永恒法则 诗句揭示了消亡与新…

    7小时前
    10
  • 影之诗随从有哪些设定?卡牌游戏中的文学彩蛋解析

    影之诗随从有哪些设定?卡牌游戏中的文学彩蛋解析 一、影之诗随从的核心设定 影之诗(Shadowverse)作为一款日式卡牌游戏,其随从设计融合了奇幻世界观、神话传说和原创故事,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1. 种族设定 – 精灵:自然与魔法的化身,如「远古精灵」象征森林的古老力量。 – 吸血鬼:暗夜贵族主题,如「鲜血女王」致敬德古拉传说。 &…

    2025年5月8日
    1310
  • 本是清汤无盐面是哪首诗?

    本是清汤无盐面是哪首诗? 一、诗歌出处与背景 “本是清汤无盐面”并非出自传统古典诗词,而是现代网络流行语或仿古诗创作中的句子。其风格模仿古典诗词的朴素语言,但实际为当代网友的戏谑或生活感悟表达。类似句式常见于社交媒体,用以调侃生活清贫或心境淡泊。 二、古典诗词中的类似意象 虽非原句出处,但古典诗词中存在大量以“清汤”“淡食”表达清贫或超脱的意象,例如: 1.…

    2025年6月24日
    900
  • 负荆请罪典故如何入诗?历史故事的重述与演绎

    负荆请罪典故如何入诗?历史故事的重述与演绎 一、负荆请罪的典故溯源 负荆请罪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讲述了战国时期赵国大将廉颇因嫉妒蔺相如的功绩而多次挑衅,后得知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主动避让,遂“肉袒负荆”登门谢罪的故事。这一典故的核心价值在于“知错能改”和“以和为贵”,成为后世文学创作的重要素材。 重点内容:– “负荆”的象征意义:荆条…

    2025年5月17日
    1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