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而好学出自哪首诗?

敏而好学出自哪首诗?

“敏而好学”的出处

“敏而好学”出自《论语·公冶长》第五章,原文为: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这是孔子对卫国大夫孔圉(谥号“文”)的评价,称赞他聪敏勤学、虚心求教的品质。

《论语》中的经典阐释

1. “敏”与“学”的关系
“敏”指思维敏捷、行动迅速,“好学”强调主动求知的态度。孔子认为,真正的智慧需兼具天赋与努力。
案例:现代教育家陶行知提出“教学做合一”,倡导在实践中快速学习(敏)与持续钻研(好学)的结合。

2. “不耻下问”的延伸意义
– 孔子强调向地位、学识不如自己的人请教并非耻辱,而是治学的重要方法。
案例:科学家钱学森在研制“两弹一星”时,常向一线工人请教技术细节,体现了“不耻下问”的实践精神。

现实应用与启示

教育领域:清华大学提倡“行胜于言”,鼓励学生将敏捷思维(敏)与终身学习(好学)融入科研实践。
职场发展:谷歌公司推行“20%时间”制度,员工可自由探索新领域,契合“敏而好学”的创新理念。

结语

“敏而好学”虽非出自诗歌,但作为《论语》中的经典名句,其跨越千年的教育智慧仍为当代人提供行动指南。

(0)
上一篇 2025年6月28日 下午8:02
下一篇 2025年6月28日 下午8:02

相关推荐

  • 浓淡总相宜是哪首诗?

    浓淡总相宜:出自哪首经典诗词? 诗句出处与背景 “浓淡总相宜”出自宋代文学家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全诗如下: >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这首诗创作于苏轼任杭州通判期间(1071-1074年),通过晴雨两种天气下的西湖景观对比,以绝世美…

    2025年6月28日
    610
  • 梦见开车刹车刹不住,是安全警示还是心理危机?

    梦见开车刹车刹不住,是安全警示还是心理危机? 1. 梦境解析:刹车失控的象征意义 梦见刹车失灵是常见梦境之一,心理学和玄学领域对其有不同解读:– 心理学视角:象征对生活失控的焦虑,可能源于工作压力、人际关系或重大决策。– 玄学/民俗视角:部分文化认为这是潜在危险的预兆,需警惕现实中的安全隐患。 重点内容:研究表明,约60%的成年人曾梦…

    2025年5月20日
    920
  • 建安诗有哪些诗?建安风骨的诗歌特点

    建安诗的代表作品及建安风骨的诗歌特点 一、建安诗的代表作品 建安时期(196-220年)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阶段,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和”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为代表的诗人群体创作了大量优秀诗篇。 主要代表作品包括:1. 曹操:《短歌行》《观沧海》《龟虽寿》2. 曹…

    2025年4月11日
    1090
  • 人生感怀诗全收录:哪些作品引发共鸣?

    人生感怀诗全收录:哪些作品引发共鸣? 一、人生感怀诗的定义与价值 人生感怀诗是以生命体验、时光流逝、命运思考为主题的诗歌类型,通过凝练的语言表达人类共通的情感。其价值在于:1. 情感共鸣:跨越时空引发读者对生命的思考。2. 哲学启迪:以诗喻理,如苏轼“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的豁达。3. 文化传承:记录不同时代的精神风貌。 重点案例:杜甫《登高》中“万里悲秋…

    2025年4月17日
    1260
  • 七言律诗都有哪些经典之作?

    七言律诗,简称七言律,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起源于南北朝,流行于唐代、宋代,全篇共八句,每句七个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分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中间两联要求对仗。七言律诗的经典之作甚多,以下是一些被广泛认可的经典七言律诗: 唐代七言律诗经典 《登高》- 杜甫 被誉为“古今七律之冠”,展现了诗人对天地万物萧瑟、苦闷、悲愤、衰病之态的深刻感悟,同时格调雄…

    2024年10月3日
    2260